2020-08-05

专业,才是人生最好的逆袭武器

专业,才是人生最好的逆袭武器

普通人该如何逆袭?

这个问题其实很大,但我给出的答案却非常简单,就两个字:专业。

那么,一个普通人,在没资源没背景也拼不了爹的情况下,为什么靠专业能够成功。

1

专业是把单项能力做到极致

把一件事情做到全面,深入,乃至挖地三尺,这就是专业。很多时候人和人的差别,就体现在简单的事情是否能做到极致。

怎么去实现?一句话:先把事情做对,再把事情做好。

许多职场新人,在“把事情做对”这一项上就要被淘汰。

比如许多刚毕业的人,进公司三个多月了,还没有搞清楚这里的状况。一个简单的会议纪要写得乱七八糟。今天讨论了什么议题,得出了什么结论,下一步要做什么,简单的会议纪要三要素都没理清楚,上来就跟写论文一样,事无巨细,啰里吧嗦。

再比如让他找一份资料,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写了几十页PPT,列举了一大堆学术文章、行业新闻、大佬观点、公司动态......最后没有一页能用,还得我自己去搜索总结。

这些都是小事,但专业恰恰就体现在小事上。小事做不对,大事必出错。

把事情做对的前提,是理解。

理解背后的目的,理解正确的步骤,理解结果所带来的影响。而绝不是老板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来不问做的事情能起什么作用,发挥了什么价值,帮助到什么部门。

会议纪要可不是随便写几句交差的工作。往上走这属于项目管理的范畴,因为你要对项目进程的每个节点都了然于心,规划好时间和资源的分配。

搜索资料也绝不仅仅是找信息做PPT那么简单。往后走这属于行业研究的范畴,你会从大量信息中找到没有被发现的盲点,或者没有被重视的市场,这些都可能成为决定一个公司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参考。

看似表面的工作,背后都有大文章,这就叫极致。

当你把每个单项的事情都做对了,就会引起质变。这时你才能对一个项目、一个公司乃至一个行业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从最边缘开始逐渐向中心靠拢,最后通晓全盘。

等当你过了这一关,来到“把事情做好”这一项,这又能够淘汰掉一大批职场老油条。

没错,我说的是那些到了一定年龄就开始混日子的人。

他们抱着一副“差不多得了”的态度,遇事先想怎么推脱,接着再想怎么甩锅,永远不会去想自己如何把问题解决。

这些人早已无心去打磨专业技能,也不想花时间学习新知识。每天打开电脑就是淘宝,开会就是聊天,一份方案写得寥寥草草,一次总结做得漫不经心。“把事情做好”对他们而言,就是60分及格。

这种人越多,对那些有上进心的人来说,反而是好事。正因为这些人不想去做,反而留出了大批机会让后来者居上。

把事情做好的前提,是愿意。

为什么现在都说,30岁以后的人都要小心被20几岁的年轻人淘汰?仅仅是因为年轻人体力好脑子快吗?当然不是。

是因为心态。行业在发展,公司在前进。抱着“差不多”心态开始在公司养老的人,不愿意再去动脑筋,不愿意再去拼命学习,不愿意再去身体力行。

别开玩笑了,任何一个行业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下,做到60分怎么行?80分是起跑线,90分还能往前冲,120分才是新目标。你做不到,后面有的是人愿意去做。

专业不是刚刚及格,专业是不断更好。

2

专业是撬动人脉的杠杆

都说人脉重要,但如何拓展人脉,却很少有人去讲。

对于没有背景,没有权势,没有资源的普通人而言,拓展人脉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你的专业能力。

当你在一个领域里不专业的时候,就算认识别人,也只是泛泛之交。因为除了朋友圈点赞,你并不能为对方带来任何有用的价值。

反过来,当你具备了大多数人都不具备的专业能力时,就能让你畅通无阻。这才是职场社交的“硬通货”。

专业到位了,人脉自然会来。

美剧《绝命毒师》里有一段剧情让我印象很深。

本来只是大学化学老师的男主角,因为能够提炼出纯度更高的产品,而受到了当地大佬们的厚待。他做出来的产品超越了市场上所有的竞品,于是大家都想跟他合作,给他提供渠道和保护。

我当然不是要大家去学他,但至少这说明了一个道理:

当一个人没资源没背景的时候,唯有“专业”才是让你脱颖而出的最佳武器。

哪怕你现在只是一个Nobody,但“专业”有朝一日能够让你变成Somebody.

现在都在说阶层固化,上升通道变窄。但我依然看到许多凭借自己的专业本事,而非金钱背景起来的人。

我认识一个做牙齿保健的内容团队,成员全是大医院的专业牙科医生。

一开始只是几个人有兴趣写写科普文。后来找他们咨询的人越来越多,于是索性开了自己的平台,提供付费咨询和牙齿矫正服务。

结果他们越做越专业,还吸引了各种大健康机构来主动寻求合作,其中不乏市场上的知名品牌。如今他们赚的钱已经是当牙医时的七八倍。

再比如,我知道一个很有名的艺术公众号的创始人,他干什么呢?他去研究东西方艺术史,把各个国家的大师作品都掘地三尺,如数家珍。

然后他用自己的文字和画笔来重新作出解读,妙趣横生。在获得第一批种子用户之后,他顺利拿到融资,扩建团队,现在越做越大。

相反那些整天抱怨的人,试问有几个把自己手上的工作做到足够专业了?

专业程度不说做到整个行业第一,你可以做到区域第一,公司第一,再不济也可以是个小组第一。

但有些人不是,他们是做着六七十分的活儿,却试图去获得一百分的人脉资源。可你想想,人家都到了一百分的程度,凭什么看上六七十分的你?

在大多数人都在泛泛而谈人脉有多重要的时候,只有少数人在埋头打磨自己的专业能力。

然后在大多数人依然泛泛而谈的时候,这些少数人凭借专业能力吸引了一大波人脉过来。

这就叫战略差别。

3

专业是最好的个人品牌

都知道现在打造个人品牌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打造个人品牌,很多人却不得章法。

我见过两种打造个人品牌的误区:

第一种,是错把人家的平台当成自己的品牌。

什么意思?就是去了一个大公司大平台,觉得给自己镀金了。出来逢人就说自己是XX公司的谁谁谁,阿里的总监,腾讯的大拿,美团的牛人,好不厉害。可你一旦去追问做过什么项目,操盘过什么案例,如何去整合资源的,中间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一个都答不上来。

名片上最值钱的是你的名字,而不是你的头衔。

没有了公司的头衔照样能够畅行无阻,那才叫真正的个人品牌。沉醉在公司的光环下,荒废了时间不去精进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样绝不长久。

因为这种光环是别人给的,不是自己挣的。别人既然能给你,有一天也能拿走。

第二种,是拿别人的知识来打造自己的品牌。

这种人比较鸡贼。读了几本书,听了几次讲座,看过几个案例,然后把里面的知识、理论、模型挑挑拣拣,拼拼凑凑,就形成自己的“个人品牌”。

这倒也能骗到一小部分群体。但这种六七十分的人只能去骗四五十分的人,除了割一波韭菜赚个快钱,丝毫不能可持续发展。而真正专业的人,一眼就能识破谎言。

以上这两种错误的“个人品牌”,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拆穿他们也同样简单,打破沙锅问到底就好。

对方言必称“大数据”,你就去了解一下什么是大数据,它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现在行业内取得了哪些共识和进展?既然有“大数据”,那有没有“小数据”?

对方言必称“病毒传播”,你就去了解一下什么样的内容才会在网络上引发病毒传播,病毒传播有没有什么共性的规律可循?

对方言必称“粉丝经济”,你就去了解一下什么样类型的粉丝才容易产生“经济”?实现粉丝经济有没有什么必要条件?那些淘宝皇冠卖家们走红难道只是天天发漂亮的照片就成功了?

这样的“个人品牌”都是空中楼阁,不扎实,不牢固,轻轻一戳就倒,千万不要去学。

最牢固的个人品牌来自于“专业”,而真正的“专业”来自长久不停的实践。

这种方法最不投机取巧,最难快速蹿红。但这种方法最扎实,最有底气,最经得起时间考验。

前段时间领英有个调查很火,里面提到27岁还没有升任经理的人,就已经被同龄人淘汰。

结果许多人盯着“27岁”不放,却忽略了这背后更深远的意义。

在我看来,这里要说的实际上是到了27岁,如果你还没有把一个职位参透,还在做最基础的执行,还不懂团队和绩效管理,还那么不“专业”,那是应该反思一下了。

年龄从来都不是决定一个职位高低的关键因素,专业程度才是。

在营销行业,CMO是最顶端的职位。我见过30多岁的CMO,也见过50几岁的CMO,在我看来他们没什么差别,反而都有一个共性特征,那就是“专业”的沉淀。

比如对一份饮料的广告方案,他们能发散思考到该广告对全国各区域的渠道、经销商乃至门店的影响,甚至连媒体和供应链上下游的人看到之后会作出什么反映,这些都能提前预料到,而不是仅仅去思考购买饮料的消费者会怎么想。

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这就是专业。

可这种人太少。大多数人还停留在如何结识更多人,如何进入更多圈子,如何交换更多名片上,却忽略了“提升专业度”这个近在眼前的方法。

然而越是少,机会就越是多。别人不专业,或者半吊子专业,你就可以在这方面打败他们。

4

专业是普通人最好的人生逆袭武器

所以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为什么说“专业”才是普通人最好的人生逆袭武器?

因为如果你没钱,没人脉,没资源,没背景,至少你还有一项东西,它叫时间。

怎么去规划时间的使用,怎么把时间转化成经验,怎么再把经验转化成专业,这是值得一生去研究的课题。

当你足够专业了,在一个领域做到数一数二了。人脉、资源、钱这些东西自然会来。

千万千万,不要把顺序搞反了。

任何一个时代,逆袭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总有人能突围出来。我想差别,或许就在这里。

普通人该如何逆袭?

这个问题其实很大,但我给出的答案却非常简单,就两个字:专业。

那么,一个普通人,在没资源没背景也拼不了爹的情况下,为什么靠专业能够成功。

1

专业是把单项能力做到极致

把一件事情做到全面,深入,乃至挖地三尺,这就是专业。很多时候人和人的差别,就体现在简单的事情是否能做到极致。

怎么去实现?一句话:先把事情做对,再把事情做好。

许多职场新人,在“把事情做对”这一项上就要被淘汰。

比如许多刚毕业的人,进公司三个多月了,还没有搞清楚这里的状况。一个简单的会议纪要写得乱七八糟。今天讨论了什么议题,得出了什么结论,下一步要做什么,简单的会议纪要三要素都没理清楚,上来就跟写论文一样,事无巨细,啰里吧嗦。

再比如让他找一份资料,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写了几十页PPT,列举了一大堆学术文章、行业新闻、大佬观点、公司动态......最后没有一页能用,还得我自己去搜索总结。

这些都是小事,但专业恰恰就体现在小事上。小事做不对,大事必出错。

把事情做对的前提,是理解。

理解背后的目的,理解正确的步骤,理解结果所带来的影响。而绝不是老板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来不问做的事情能起什么作用,发挥了什么价值,帮助到什么部门。

会议纪要可不是随便写几句交差的工作。往上走这属于项目管理的范畴,因为你要对项目进程的每个节点都了然于心,规划好时间和资源的分配。

搜索资料也绝不仅仅是找信息做PPT那么简单。往后走这属于行业研究的范畴,你会从大量信息中找到没有被发现的盲点,或者没有被重视的市场,这些都可能成为决定一个公司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参考。

看似表面的工作,背后都有大文章,这就叫极致。

当你把每个单项的事情都做对了,就会引起质变。这时你才能对一个项目、一个公司乃至一个行业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从最边缘开始逐渐向中心靠拢,最后通晓全盘。

等当你过了这一关,来到“把事情做好”这一项,这又能够淘汰掉一大批职场老油条。

没错,我说的是那些到了一定年龄就开始混日子的人。

他们抱着一副“差不多得了”的态度,遇事先想怎么推脱,接着再想怎么甩锅,永远不会去想自己如何把问题解决。

这些人早已无心去打磨专业技能,也不想花时间学习新知识。每天打开电脑就是淘宝,开会就是聊天,一份方案写得寥寥草草,一次总结做得漫不经心。“把事情做好”对他们而言,就是60分及格。

这种人越多,对那些有上进心的人来说,反而是好事。正因为这些人不想去做,反而留出了大批机会让后来者居上。

把事情做好的前提,是愿意。

为什么现在都说,30岁以后的人都要小心被20几岁的年轻人淘汰?仅仅是因为年轻人体力好脑子快吗?当然不是。

是因为心态。行业在发展,公司在前进。抱着“差不多”心态开始在公司养老的人,不愿意再去动脑筋,不愿意再去拼命学习,不愿意再去身体力行。

别开玩笑了,任何一个行业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下,做到60分怎么行?80分是起跑线,90分还能往前冲,120分才是新目标。你做不到,后面有的是人愿意去做。

专业不是刚刚及格,专业是不断更好。

2

专业是撬动人脉的杠杆

都说人脉重要,但如何拓展人脉,却很少有人去讲。

对于没有背景,没有权势,没有资源的普通人而言,拓展人脉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你的专业能力。

当你在一个领域里不专业的时候,就算认识别人,也只是泛泛之交。因为除了朋友圈点赞,你并不能为对方带来任何有用的价值。

反过来,当你具备了大多数人都不具备的专业能力时,就能让你畅通无阻。这才是职场社交的“硬通货”。

专业到位了,人脉自然会来。

美剧《绝命毒师》里有一段剧情让我印象很深。

本来只是大学化学老师的男主角,因为能够提炼出纯度更高的产品,而受到了当地大佬们的厚待。他做出来的产品超越了市场上所有的竞品,于是大家都想跟他合作,给他提供渠道和保护。

我当然不是要大家去学他,但至少这说明了一个道理:

当一个人没资源没背景的时候,唯有“专业”才是让你脱颖而出的最佳武器。

哪怕你现在只是一个Nobody,但“专业”有朝一日能够让你变成Somebody.

现在都在说阶层固化,上升通道变窄。但我依然看到许多凭借自己的专业本事,而非金钱背景起来的人。

我认识一个做牙齿保健的内容团队,成员全是大医院的专业牙科医生。

一开始只是几个人有兴趣写写科普文。后来找他们咨询的人越来越多,于是索性开了自己的平台,提供付费咨询和牙齿矫正服务。

结果他们越做越专业,还吸引了各种大健康机构来主动寻求合作,其中不乏市场上的知名品牌。如今他们赚的钱已经是当牙医时的七八倍。

再比如,我知道一个很有名的艺术公众号的创始人,他干什么呢?他去研究东西方艺术史,把各个国家的大师作品都掘地三尺,如数家珍。

然后他用自己的文字和画笔来重新作出解读,妙趣横生。在获得第一批种子用户之后,他顺利拿到融资,扩建团队,现在越做越大。

相反那些整天抱怨的人,试问有几个把自己手上的工作做到足够专业了?

专业程度不说做到整个行业第一,你可以做到区域第一,公司第一,再不济也可以是个小组第一。

但有些人不是,他们是做着六七十分的活儿,却试图去获得一百分的人脉资源。可你想想,人家都到了一百分的程度,凭什么看上六七十分的你?

在大多数人都在泛泛而谈人脉有多重要的时候,只有少数人在埋头打磨自己的专业能力。

然后在大多数人依然泛泛而谈的时候,这些少数人凭借专业能力吸引了一大波人脉过来。

这就叫战略差别。

3

专业是最好的个人品牌

都知道现在打造个人品牌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打造个人品牌,很多人却不得章法。

我见过两种打造个人品牌的误区:

第一种,是错把人家的平台当成自己的品牌。

什么意思?就是去了一个大公司大平台,觉得给自己镀金了。出来逢人就说自己是XX公司的谁谁谁,阿里的总监,腾讯的大拿,美团的牛人,好不厉害。可你一旦去追问做过什么项目,操盘过什么案例,如何去整合资源的,中间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一个都答不上来。

名片上最值钱的是你的名字,而不是你的头衔。

没有了公司的头衔照样能够畅行无阻,那才叫真正的个人品牌。沉醉在公司的光环下,荒废了时间不去精进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样绝不长久。

因为这种光环是别人给的,不是自己挣的。别人既然能给你,有一天也能拿走。

第二种,是拿别人的知识来打造自己的品牌。

这种人比较鸡贼。读了几本书,听了几次讲座,看过几个案例,然后把里面的知识、理论、模型挑挑拣拣,拼拼凑凑,就形成自己的“个人品牌”。

这倒也能骗到一小部分群体。但这种六七十分的人只能去骗四五十分的人,除了割一波韭菜赚个快钱,丝毫不能可持续发展。而真正专业的人,一眼就能识破谎言。

以上这两种错误的“个人品牌”,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拆穿他们也同样简单,打破沙锅问到底就好。

对方言必称“大数据”,你就去了解一下什么是大数据,它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现在行业内取得了哪些共识和进展?既然有“大数据”,那有没有“小数据”?

对方言必称“病毒传播”,你就去了解一下什么样的内容才会在网络上引发病毒传播,病毒传播有没有什么共性的规律可循?

对方言必称“粉丝经济”,你就去了解一下什么样类型的粉丝才容易产生“经济”?实现粉丝经济有没有什么必要条件?那些淘宝皇冠卖家们走红难道只是天天发漂亮的照片就成功了?

这样的“个人品牌”都是空中楼阁,不扎实,不牢固,轻轻一戳就倒,千万不要去学。

最牢固的个人品牌来自于“专业”,而真正的“专业”来自长久不停的实践。

这种方法最不投机取巧,最难快速蹿红。但这种方法最扎实,最有底气,最经得起时间考验。

前段时间领英有个调查很火,里面提到27岁还没有升任经理的人,就已经被同龄人淘汰。

结果许多人盯着“27岁”不放,却忽略了这背后更深远的意义。

在我看来,这里要说的实际上是到了27岁,如果你还没有把一个职位参透,还在做最基础的执行,还不懂团队和绩效管理,还那么不“专业”,那是应该反思一下了。

年龄从来都不是决定一个职位高低的关键因素,专业程度才是。

在营销行业,CMO是最顶端的职位。我见过30多岁的CMO,也见过50几岁的CMO,在我看来他们没什么差别,反而都有一个共性特征,那就是“专业”的沉淀。

比如对一份饮料的广告方案,他们能发散思考到该广告对全国各区域的渠道、经销商乃至门店的影响,甚至连媒体和供应链上下游的人看到之后会作出什么反映,这些都能提前预料到,而不是仅仅去思考购买饮料的消费者会怎么想。

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这就是专业。

可这种人太少。大多数人还停留在如何结识更多人,如何进入更多圈子,如何交换更多名片上,却忽略了“提升专业度”这个近在眼前的方法。

然而越是少,机会就越是多。别人不专业,或者半吊子专业,你就可以在这方面打败他们。

4

专业是普通人最好的人生逆袭武器

所以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为什么说“专业”才是普通人最好的人生逆袭武器?

因为如果你没钱,没人脉,没资源,没背景,至少你还有一项东西,它叫时间。

怎么去规划时间的使用,怎么把时间转化成经验,怎么再把经验转化成专业,这是值得一生去研究的课题。

当你足够专业了,在一个领域做到数一数二了。人脉、资源、钱这些东西自然会来。

千万千万,不要把顺序搞反了。

任何一个时代,逆袭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总有人能突围出来。我想差别,或许就在这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864评论 6 49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75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401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70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76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6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79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04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02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70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51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80评论 3 31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7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2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2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57评论 2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