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金三银四”招聘季,互联网企业集中释放招聘需求。某招聘网站显示,互联网企业向技术、算法岗位应届生开出的月薪在1.5—3万元不等,有的技术岗位应届生月薪高达4万。薪资高、待遇好的互联网大厂,还是年轻人的首选吗?
近几年的大厂,似乎掀起了一阵阵的“内卷与躺平“并存的风气,有的人想去大厂镀金,有的人想在大厂扎根,也有的人逃离了大厂。大厂,似乎像极了一座围城。
对于在围城内的人而言,他们也只是一个个平平无奇的打工人。可能在一份并不是十分满意的工作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可能在一份充满危机感的岗位上,求一份职场的上升或生活的安稳。更何况背负着“大厂螺丝钉”“加班重灾区”等标签,有时候觉得想歇口气都难得。
而对于在围墙外的人来说,却急不可耐想要进入大厂,走上人生的巅峰。也因此,有人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或是通过升学教育,或者学习各种各样的新技能,或是花钱美化简历,都是为了能够进入大厂而使出全身解数。而且,每逢春节回家,亲戚朋友一问在哪高就呢?这一说大厂工作,优越感不就上来了吗。
此前,《中国青年报》面向全国大学生发起一项就业调查,结果显示:64%的大学生热衷于互联网行业——即使经历许多波折,新一代年轻人对互联网大厂依旧怀揣向往。
所以说,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大厂仍旧是一个“圣神“般的存在。
不过,小编倒是有自己的一点想法。对于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来说,还是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麻痹自我,大厂能待一时,不能待一辈子——正如20多年前,我们的父母辈中,少有人清醒地认识到,大锅饭和集团主义的铁饭碗,随着改革开放时代的转型,不可能依赖一辈子——大厂为个人的履历镀上金,不是终点,是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