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写教案
备课是因,写出来教案是果。吃透教材,吃准学情,理清思路,精确问题,这一步步,一条条,一个个写下来,一篇教案就成了!看似那么水到渠成的事,不知为何生生分开!现在,很多老师备课和写教案当成了两件事——写教案只是抄写工作,为了应付检查;备课是准备工作,为了教会学生。老师们这样增加了负担,可是又乐此不疲地分成两件事,真真奇怪!实实费解!
2.备课需要多借鉴、多关注
刚工作时,大概浏览一下教材,就兴冲冲地寻找本课能用得上的教学资源,这个视频看看,那个故事听听,找了一天,设计几个浅显牵强的问题,结果上课效果并不好,师生两张皮。后来,备教材、看教参,搜别人的教案取长补短,重视挖掘课本,才明白备课的主次。现在,发现自己驾驭课堂能力不行,师生问答缺乏教学智慧,备课时就会多多考虑学生可能有的疑问,多用学生能理解的话,更重视价值导向了。
准备一节新课之前,我会先借鉴一些别人的成果,综合分析,结合自己学校和班级的学生接受能力,重新整合改善,这样既能把握好内容又便于学生理解,可以取得一定教学效果。其次,为讲究实效性,我会搜集一些时下的热点新闻,在上课时与学生分享,借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也为学科教学提供便利。
3.备课的重点还是备学生
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但重点还是在备学生,只有对学生学情的足够了解,才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合适的教学手段,找到“通往学生心中的路”。课后再反思,找到需要修正的地方。一个新教师至少经过三年的磨砺才能独当一面。
只有我们的设计是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体验建立了联系,搭起了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和世界的桥梁,让我们的教材内容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时,课堂才会充满生命般的活力,教材中死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学习能力,设计适合学生学习梯度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注意学生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合理搭配。
4.备课注重平常的反思、积累
新教师备课常常觉得无从下手,苦于无经验、无资料、无方法;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会为一个例题、一个案例、一段选文拍手叫绝!然而,这个“叫绝”的背后,隐藏了许多细节。比如:长期坚持《每课一得》,对备课就很有帮助。尽管字数不多,三五百字,有时两三百字,但有成功的记载,也有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下次备课提供扬长避短的依据,成功也是靠这一点一滴的积累的。再比如,关注新闻,关注时事,弘扬正能量,把鲜活的生活事例灌注在教学中,写在教案中,落实在教学中,去感染熏陶学生。
备课时我们可以反思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得失;积累自己驾驭教材与学生所带来的精彩,课堂机智欠佳、课件制作欠精致、知识储备不足而引起的尴尬等;及时修正以前的教学行为,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促进自己的成长。
备课相当于规划了一堂课的“人生”,而这堂课的生命演绎在备课教师的作用下呈现!呈现的结果如何,又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呢,就是要不断的学习。
我在备课时,习惯先拟一个简案,将我特别感兴趣的教学细节的具体处理方法列出来,然后在头脑中大致地过一遍上课的流程。再借助教学参考书、教辅资料进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我常常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有时会感觉豁然开朗。重点准备的课,我还会借助一师一优课的资源,看一些名师课堂实录和优质课录像,及时记下自己的反思,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5.备课要熟悉教材,反复朗读
在备课之前,我通常采用朗读来熟悉教材。一读,理顺课文句段。第一次读,我会放声朗读,这便于疏通课文,也能发现难念的读音、难读的语句,便于指导学生。二读,找准理解盲点。第二次读,我选择默读,默读便于思考,边读边把自己放到学生的认识高度,对照目标找到学生不懂或者是空白的地方,确定教学重点。三读,发现前后关联。最后的读,我有意识地寻找新课文和已经学过的文本之间的内容相似点和知识关联点,这有利于教学时选择对应的策略,重新构建学生的认知体系。
6.备课是教学核心要素的流程思考
教师之备课即是教师的基本业务能力展示,又是节节创新的劳动。它是教学设计,是基于课程标准+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中心+不同课型+不一样的内容+技术+时空的综合设计!是学习目标设计+目标实施+目标评价!是教学核心要素的流程思考!
7.备课要有全局意识,要有独创精神,要能转换角色
备课时要做到三有:一有全局意识。每一课都是知识链接中的一环,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备课时既要知道本单元承载的知识点、重难点,又要清楚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和承担的任务,还要洞察本课与下一课的衔接,确定“教什么”。二有独创精神。在备课初期要先独立钻研,然后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造,形成自己的风格。三要转换角色,心目有学生,每一步设计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揣摩学生心思,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吃饱消化。
8.疫情之下,“备课”更加重要
最近才进行完第二单元网络集体教研,随着部编教材的广泛使用,我们的备课方式也出现较大变化,其中就是由单篇文章备课转向单元备课。首先备整个单元的教材解读,明确单元学习的重点内容,接着备每一课的教学策略,也就是在单元主题的统领下,具体到每一课该怎么教。然后再选择一篇名师课例听课,老师们围绕单元的语文要素,重点听名师是怎样突破重难点的,最后尝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使用。
现在为了准备网络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备课的任务比平常重了很多:从备学生的学习目标到落实学习任务和检测反馈等,每个阶段都要细想周全。再结合网络资料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共案,依据学生学情再生成个案。以前语文课面授一课时的学习目标现在需拆解成两课时甚至三课时,这样便于学生消化,内容比较多的子材料(包含学习重点、解疑答惑)要转化成语音,以保护学生的眼睛。
疫情期间,宅家有了空闲时间,正好可以进行更深刻的思考,如怎样备学生、怎样备教材、如何备教法等。个人不建议看直播视频,毕竟直播和面对面上课情景差异太大,最近在重看大学教材,获益匪浅。
我们学校现在采用同学科同年级网络集体备课,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注重集体交流、集体讨论,在合作交流中相互促进、相互提升。这种备课方式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体现集体的智慧。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吸取的过程。
在每次的集体交流中,我们不仅可以讨论备课、教案,还可以对教师的困惑、反思或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式研讨,真正调动参与教师的积极性,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
网络集体备课的具体步骤:第一步,找到集体备课的主题内容;第二步,阅读主备人的教学设计;第三步,参与交流讨论、发表修改意见。
每一节课都是要老师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重视修炼备课这一教学基本功,掌握备课的方法与技巧,探索实践,努力寻求突破,方能提升备课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