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先生接我回家的路上就向我告状,说儿子今天的书法写得不好,没有人看着他写时,他就会瞎写交差,指出他的不足,他还顶嘴,又把先生气得够呛。我都可以想象得出他们争吵的画面,心里只有叹息。明明换一种沟通方式就能解决的事情,明明父子两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两个人却都不愿意改变,每次都要以这么不愉快的方式收场。
我都能猜到儿子又放了哪些错,果不其然,先生开始了对儿子的控诉:
“每次胳膊都挨到桌子上,姿势都不对,怎么能写得好?
跟他说好好写,没有写好,他还偏说自己是在好好写,而且已经写得很好了。
他还说妈妈和老师每次都说我写得很好,就你喜欢找茬。
你说我气不气,把他吼了一顿我就出来接你了。”
1
注意沟通时的语气
在亲子沟通交流中,我们首选要注意的就是语气。如果你开口就是想指责孩子,孩子首先就从你的语气里感觉到了敌意,你语气中透入出的愤怒、烦躁、不耐烦,这些情绪都非常容易感染给孩子,不管你说的是什么内容,孩子给你的回应往往也是愤怒、烦躁、不耐烦。这样的沟通注定失败。当你发泄完你的情绪,把孩子训斥一顿以后,你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指导孩子的时候,你又发现孩子根本就没有认真听你讲,因为他还在生气,怎么可能这么快就集中注意力到学习上。你看到他心不在焉,根本没听你讲,怒火又从心中燃起,于是把孩子又训斥一翻,最后留下一句,这孩子没救了,没法教了。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2
忌讳模糊概念
沟通中最忌讳概念模糊不清,好和坏在各自的心中各有各的衡量标准。每个人的欣赏水平各不相同,特别是书法画画这种东西,所以确实有可能出现孩子觉得写得很好,家长觉得写得很差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知道每个字,每个笔画,和老师写的或者是字贴的区别在哪里。仅仅用好和坏去评论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争论不出结果的。因为孩子可能觉得我今天明明就比昨天写得好些,家长却觉得还远远没有达到字帖的效果。
3
牢记沟通的目的
时刻牢记我们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发泄情绪。解决问题就应该找到问题的根源。例如:要求儿子把胳膊抬起来写字,就必须知道儿子为什么不愿意把胳膊抬起来。一直抬着胳膊写会比较累,胳膊会酸;抬着写时没有支撑点,手容易抖;学校的书法课时,老师说是可以把胳膊挨着桌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让儿子明白为什么必须要把胳膊抬起来写。最好就是寻求儿子的书法老师帮助,让他告诉儿子是否一定要把胳膊抬起来写,原因是什么。再例如:儿子的字和字帖的区别很大,那就要了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大的区别。如果是笔画写得差距太大,那就要让他注意多练习正确的笔画。如果是笔画的位置写得不对,那就要想办法让儿子记住正确的落笔位置。再或者就是笔画粗细的问题了。
4
引导孩子发现问题
沟通时最好是能引导孩子自己找出问题,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一次最多发现三个问题就可以了,每次进步一点。不要一下子指出一堆问题,不仅孩子的自信心会受到打击,也会让孩子想要解决问题的决心大打折扣。问题一多,孩子根本就记不住。如果只有三个问题,而且是孩子自己发现的,一定会印象深刻。如果是家长指出来的,那么就要和孩子确认一下,让孩子重复是哪三个问题是要解决的,以确保他的认知和你是一致的。
回到家后,我拿着儿子写好的书法,问儿子是否还记得前一天我们说好今天写书法时要改进的三个点。儿子一边说一遍指着自己写的字说到:“酒”的这一竖要细,“洗”的竖弯钩比那一点不能低太多,“洗”的一撇要细。我今天写的这几个“酒”还是蛮好的,这两个“酒”我写的时候又忘记了,还是写粗了,下次一定写好。这几个“洗”还可以。我点头表示赞同,摸摸他的头说到,今天比昨天要写得好哦,每天都进步一点,就能和字帖写得越来越像了。那你再看看其他几个字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你看看这个“湘”和“滁”呢?儿子拿起字帖,认真的对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