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读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在“列表”这一个章节里(也就是制作清单),书里提到最方便的工具是纸和笔,主要有2个原因:一个是携带方便, 另一个就是纸和笔更容易写写画画,并且有时候画比写更重要。
以前我也认为,想要提升效率,那肯定是用各种软件最方便,但开始做手帐之后,每当需要进行头脑风暴和自我梳理的时候,我都更愿意选择纸和笔。
选择纸笔作为工具的理由,大概有以下这3个:
1、大脑的思考是无序的
最近这段时间为了找回自己的状态,我每天都在做自我梳理,大部分时间用到的工具都是纸和笔(甚至因为写得太多,腱鞘炎有点饭了……)。
虽说每天写每日笔耕也算是自我梳理的一种,但当我打开一个文档进行写作的时候,脑子里往往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梳理逻辑:看到了什么或者读到了什么受到了触动、回忆自己经历分析和思考为什么会受触动、总结和提炼其中的经验……因为有一定的思考逻辑,所以面对这些想法时,就会果断使用软件来进行自我梳理。
但是大多数时候,大脑的思考并非都是能够找到逻辑关联的。
从很久以前开始,我就觉得我是个思维非常跳跃的一个人,很会联想,一个词出现在眼前,我可能会跳到八竿子找不着、但又有点关联的地方。所以每次和人聊天,如果不是非常熟悉的朋友,往往可能接不住我的“梗”,即便是平时和我经常聊天的好友,都经常会吐槽一句“你这个话题跳跃的跨度有点大啊……”
我以为我本身就是这样“跳脱”的一个人,后来了解了一些脑科学和注意力相关的知识之后才明白,原来人的大脑就是这样一种运作方式——注意力之所以会成为当今社会的稀缺资源,也正是因为人的注意力是在太容易被吸引走了,各种广告、手机APP、各种媒体都在想方设法争夺我们的注意力;再加上主动选择的注意力转移,大脑就更加容易被杂乱的信息所包围。
正因为注意力容易被吸引,大脑所引发的思考也就会显得无序和跳脱。
而书写的优势,就在于能够通过“书写”来为大脑制造一个“注意力通路”,让它能够在相关的问题上保持更长时间的注意力,也就可以在同一个问题上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就算是写下的东西都是无序的,但因为写下来之后就留下了思考的痕迹,我们就能通过这些痕迹找到想法之间的关联。(我前几天恰好就是在“不知道自己面对的问题是什么”的状态里,就是通过把想法清理出来,慢慢找到了思考的头绪)
2、使用纸笔的步骤要少于软件和App
如果想利用电脑端软件或者是手机APP来记录一个想法,需要经历哪些步骤和过程?
【冒出一个想法——打开电脑(或者拿出手机)——打开软件(或者APP)——找到要记录的位置——拿出键盘——记录】
如果用纸笔记录想法,有需要经历哪些步骤呢?
【冒出一个想法——拿出纸和笔——记录】
步骤越多,中间会遇到的“不确定性”就会越多。比如说,在拿出手机打开记录的APP之前,可能会被某条通知或者是另外一个APP吸引——明明想要记录想法,却在拿起手机看到某宝的时候想起自己有几个快递,先顺手地去开了某宝查看物流信息——结果不知不觉浪费了不少时间在其他软件上。
过去有一段时间我沉迷于“无纸化学习”,下载了不少笔记软件,例如Goodnotes、Notability等等,也会尝试在做笔记或者记录想法的时候,就把iPad放在手边、把软件开好,但是我每次使用的时候,都需要从黑屏状态下唤醒iPad(否则太费电),然后拿出Apple Pencil开始记录。
虽然这类笔记软件使用起来确实要比键盘打字要方便一些,并且书写的感受也类似于纸笔,但从回顾的角度来说,查阅和回顾的流程也会有所增加。
我最近养成的一个习惯就是,做事之前把我的A7活页随身本翻开在空白的一页,只要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就会马上记录在本子上,等到手头的事情完成了再把记录下来的小事情做完。
(举个例子,我在看书的时候看到了一个词,让我联想到了要去某宝找一下某件商品,如果我这时候拿出手机,我的任务就会被中断,但是记录在本子上之后,就能够马上回到任务当中继续做事。并且因为这个本子一直就放在手边,也一直是翻开的状态,所以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步骤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非常方便。)
3、纸笔能更好的帮助我们聚焦和思考
前面已经说过,大脑的思考是无序的,但是只要在纸上把想法记录了下来,就留下了“思考的痕迹”,这些痕迹能够继续“拉住”我们的吸引力(因为写下来之后我们的思考也能继续保持在纸上),注意力能够聚焦,思考也就能够更加深入。
虽然现在各类工具层出不穷,但纸笔依然有不可替代的地方。
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