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很多人会像我一样,慢慢对工作上手了,就开始觉得每天工作的重复性和枯燥性,慢慢也对手头上的事情也提不起劲去做,每天在貌似很舒服地在工作或生活,人也变得越来越颓废的感觉。
如果你和我感觉一样,证明你正处于舒适圈中,它正在一点一点地侵蚀你的内心,让你变得越来越懒惰,生活也越来越无趣。
真正的舒适圈的定义是什么呢?我问了一下百科叔
“舒适圈意思是形容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圈内游资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所以我们感到很轻松、很自在。但是当我们踏出这个圈子的界限的时候,就马上会面对不熟悉的变化与挑战,因而感到不舒适,很自然的想要退回到舒适圈内。”
“舒适圈理论”就像下图一样
①舒适圈(区)里人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导致人没有什么太大的成长。而当你尝试着走去舒适圈的时候,前方将面临更多新的知识,能力将更加增长;
②学习圈(区)里是我们较少接触或者未曾涉足的领域,对于新的事物,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挑战自我,锻炼自我,能学到的东西也就很多,有时候会有轻度不适应的感觉,但是克服了就好了。
③恐慌圈(区)里的人会感到严重的忧虑,恐惧,有点承受不住压力,超过自己的能力,所以人处在恐慌圈中也无法学习。
那么,最好的状态毋庸置疑就是处于学习圈里,那怎么样从舒适圈跳到学习圈呢?
每个人的舒适圈都不同,有的大,有的小,但往往精彩的故事就是在舒适圈之外的。
我有一个朋友一天跑来向我说,她们公司组织了一场演讲比赛,领导要她也去参加,所以她也就去报名了。问我该怎么办?
我这个朋友从事的是质量检验的工作,她说她从来都没有演讲过,大学的时候很少上台去讲话,所以她很担心她能不能演讲好,心里担心得觉都说不着了。
她本来声音就很好听,所以后来我给她建议,让她相信自己,一步步地去准备。从写稿,改稿,制作背景视频和背景音乐,背稿,反复练习。
过了两个星期,她激动地跑来和我说,她得到了演讲比赛的第一名,要好好请我吃饭。
其实这结果我本来就猜到了,只是没想要能得第一名。后来几次聚会中,我发现她变得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外向,状态超级好的。
说到底,跳出舒适圈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1)改变日常所熟悉的习惯,换一种方式进行
思考自己真正需要改变的是什么(技能,知识,社交等)→把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按步骤一步步完成
例如,从来没有早起的习惯,慢慢养成早起跑步、写作、或阅读的习惯;肥胖的我们不喜欢健身,而给自己制定一个完整的健身计划;每天迷迷糊糊就过去的我们,学习相关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等等。最重要的就是“变”,感到有点不舒服就对了,因为你快要成长了。
(2)改变的过程中寻找监督者同行,最后对自己进行复盘
有监督者一起,可以互相鼓励,彼此成长,帮助我们去改变。也所谓旁观者清,能更清楚地分析我们执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3)形成新的习惯,再不断尝试新的事物
我们要去积极地去拥抱不舒服,这样才能更好地成长。积极地去尝试新的事物,新的挑战,例如一周读一本书,一个月和陌生人组队去徒步一次等等。
从舒适圈跳到学习圈,慢慢地挑战完了的学习圈也会变成舒适圈,将会有更大的学习圈等着我们去挑战,周而复始,一步一步地成长。
具体应该怎么样去实施呢?
相信大家在朋友圈或者群里都会经常看到一些21天训练营,或者7天训练营等等,这些就是很好地帮助我们跳出舒适圈的方法。
①有系统的知识体系,由浅到深地去学习
②有监督者与你同行,能对你有更好的鼓励
③学习了之后能有输出,单单有输入没用,要有输出才会有收获、。
重要的是,不要吝啬去付费,我相信,好的知识都是需要付费的,也是值得的。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
Life begins at the end of your comfort zone.
文/kramer,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