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照片中天气不错,绿荫遮蔽,碧水清凉,事实上我现在不愿意再想起,真酷热难耐。
大概是平时不太注意锻炼的缘故,感觉有点中署,胸中憋闷,头脑肿胀昏沉,晕的异常难受。就这样孩子们还不断的跑来跑去嬉戏打闹,头上的汗似断线的珠子不停地从脸的两侧冒出,滑落。
之前查资料显示白马寺4万平方米,还觉得非常大呢,因为正常一个家庭才100多平,进了山门抬眼一看,感觉一个字:小,这么说吧,单是故宫太和殿前的广场就3万平方米。所以去过故宫的人自己感觉一下。
山门前的两匹白马已经变成身姿斑驳的灰色,更显出了负重状态下的不堪重负的感觉。一脚踏进山门,世界像撕掉了那层绚丽的保鲜膜,只见那些老的幼的,男的女的,拿着一簇一簇的香,点燃了,插到一个宽宽长长的香炉台里,因为是在大殿前的室外,大概是怕下雨的缘故,一人高的香炉台上搭着好看的像屋脊一样的,宽宽的顶棚。所以人要先看准一个空的无燃香的位置,然后歪着头,稍稍弯腰,用手使劲把香插进已经堆积了厚厚的香炉灰里去。然后再到殿前去磕头。
我对佛没有概念,所以为怕自己懵懂的心不够虔诚,我们一家只看,不拜更不烧香。只尾随前边稀疏的人流,穿梭于每个大殿中,抬头仰望高大的佛像,还是无形中会被震慑。一般主殿都会是三大佛,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除了释迦牟尼现在佛,和未来佛弥勒佛,其它的佛我都不大能分得清楚。一般三大佛所在的佛殿都会有十八罗汉,十八罗汉中我只知道有唐三藏,但人却也识不得。
直到走到清凉台出来,才听到寺内诵经的声音,应该是在哪一座佛殿内,但现在已经和接待游客的这一边隔绝开了。清凉台是白马寺的最后边,相传是白马寺建造者汉明帝读书的地方。刚出门,看到下几阶的台阶上有三个身着汉服的小姐姐们在那里拍照,一个在不停的变换着各种姿势,两个在一边赞美一边举着手机。这也是对古代帝王缅怀的一种方式吧。从身边经过时,浓重的香水味让本来有些中暑头晕脑胀的我差点昏厥过去。
出了清凉台,孩子们远远看到不同风格的建筑,那便是泰国、缅甸、印度等四个国家的佛堂,每一座寺院都有着不同的风格,不但是建筑样式、色彩,大殿中除了释迦摩尼,其它都不一样。
中国佛殿中除了释迦摩尼,还会有罗汉,或者其他,就像进山门第一个佛殿,我老公说两边的四位是四大金刚,威严异常,每人手中都有不同的武器,脸上有不同的表情,有的嘴是张着似是生气,有的半张像有一丝丝笑意,生动而真实。
而国外的几个佛殿中只有释迦摩尼,最多两边下手会有两个小沙弥,不知道是其他佛具有本土性,还是什么原因。浅陋不知了。
最让人诧异的,应该是泰寺院中有两座佛殿,一座高高的几层楼高的一个,顺着旁边弯曲稍显陡峭的楼梯拾阶而上,进得殿中只是一尊金色站立着的和尚雕塑,看介绍说是泰国僧王。而旁边一座相比小许多的佛殿中,却是释迦摩尼,殿前也同样有一个长方形香炉,只是要小许多。
其实信奉的人,不会去看这许多,也不分中外,见佛便拜是他们的真理,又想起刚进山门时,见到一个30岁左右的男子,手持已点燃的三柱香,高高举于前额,参拜,起,向前一步,继续参拜,虔诚而专心,有信仰,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