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大概属于人物传记,目录像年表一样简单描述了孔子从青年时期到去世的整个过程,以及每一个时间段过程当中的孔子的主要事件。整体详略得当,可以让我们提前得知一下孔子一生的整个脉络,然后再来细看事件内容。
众所周知,孔子一生当中主要的事业就是在政治和教育这两行。
孔子是殷代贵族的后代,而孔子自然也是殷人。 孔子的童年寡淡无味,每天几乎是只有他一个人在任何地方里,还说了孔子小时候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当玩具来打发时间,就学着祭祀的人叩头、拜来拜去的也没有人陪。的确很寂寞了️。孔子的父亲也就是鲁国一个不大不小的武官,也就经常带着军队去攻打别的国家。有一次孔子的父亲和几个诸侯国家去攻打一个比较大国家.........也就几乎没有打过败仗,而孔子父亲本身也就身强体健.....但是孔子却在三岁的时候,孔子的父亲却丧命,只留下了不懂事的三岁的孔子和孔子的母亲在这里。而且因为当时社会的背景,孔子的父母的婚姻本来就是不符合规定的,孔子的父亲死后,孔子的母亲还要受舆论的压迫。孔子就不知道父亲的坟墓的地方。
最开始,孔子是比较专心政治方面的工作,没有太多的处于教育事业,虽然他这个时候有一些弟子,像从头到尾陪伴他的时间比较长的子路等。
在孔子刚刚开始教育事业的时候,他和老子互相见面,而成为师弟关系。而老子本身就是一位非常有学问和智慧的一位老者,可能孔子遇见他,和他后期的教育事业做的这么好的成果有关,毕竟老子这位老师对孔子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这个时间段,对于孔子来说,就像孔子在慢慢走向成熟,而老子,就像这条路。
之后孔子就参与了齐国的政治活动,,但结局好像不是特别成功,之后孔子就处在鲁国过着的寂寞的一段生活。之后就是平凡的“教育事业日常”随后孔子就在鲁国中都宰,春秋时期鲁国设置的官职,是当时鲁国都城的行政,而这个官位让他在政治方面,外交上面获得完完全全的胜利,(可能是因为这个官位本来就是干这一行的)反正孔子本身的在这方面的优势还是很好的。这个时候的孔子也是上了年纪了。
生于春秋时代末期的孔子,一生有苦有甜,有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以传播自己的政治理想,其中的核心就是礼`与仁`。当时的很多杰出的人才都是孔门的学生,如善于雄辩、经商的自贡,以政事见称的冉求,被称为南方夫子的子游等等。孔子去世后,经由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整理汇编形成了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也就是他们的传播,孔子的教育精神和政治理想才得以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