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会说自己力求完美,那所谓完美型人格,就是事情只要没有做到完美的境界,自己就会觉得自责、焦虑、没有成就感。
作为完美型人格的你,如果要认真追求“完美”这个境界,你就要接受,所谓的完美,只能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才成立的。它是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以及有限的预算之下所做出来的。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样子的完美,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问题在于,完美这件事情,不是只有做出来的人说了算数,还需要接收的人也觉得完美,它才成立。
所以当我们动用“完美”二字的时候,不是在讲绝对标准,而是在讲相对标准。
完美型人格的人所追求的完美,不但要限定在特殊的时空条件下,而且要限定特殊的接收者,这个接收的人承认“这个事情完美”,它才叫做完美。要天时、地利、人和全部都凑在一起,完美才可能会出现。
而天时、地利、人和,哪里是一个人所能够追求,就会出现的呢?为了一个难以达成的境界,却把自己搞得又沮丧又累,永远不满意,这又什么意义呢?
根据调查,现代人每五个人当中,有两个人是有完美型人格的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有行得通的完美型人格,有行不通的完美型人格。
行不通的完美型人格,第一个副作用,就是难以克服的拖延症。追求完美变成了拖延的借口,最好永远都不要实际开始做这件事情。
第二个副作用,是好不容易不拖延把东西做出来了,可是东西在做出来的第一秒中就立刻被放弃,而不是加以改善。
如果你也是有完美型人格的倾向,可以做一个练习:
设定一个务实的、可达成的目标,而不是所谓完美的目标。务实、能够达成的目标,就是比自己的能力略高一点的范围。一旦达成这个务实的目标之后,再把目标提高一点点,一步接一步,渐渐地达成卓越的表现。
老老实实地告诉自己,没有完美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