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姓林,今年68岁,短发花白,动作敏捷,尤其体现在捡垃圾的时候。每天早早起床,第一个冲下楼,扒拉着每一个垃圾桶,快速地分拣着垃圾,像抢一样。
这个小区,捡垃圾的老人很多,一拨一拨的,要想收获多,必须先下手为强。
林大爷的老伴是楼组长,说话办事干净利落,颇具领导风范,平时操心居委大事,淡妆浓抹,深居简出。每每出现,必然有重要事情发生,比如居委选举、罢免物业、猫叫春、狗咬狗等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像翻捡垃圾这样的事情,在她眼中,不屑一顾。夫妻俩同在一个屋檐下,却从来没有同过框。
林大爷精神矍铄,身强体健,和老伴一起住着大几百万的房子,拿着退休金,完全可以享受幸福安逸的晚年,却一头扎进垃圾堆里,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热情。也许是爱好,也许是习惯使然,从他十足的干劲来看,好像从事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伟大事业。
今年夏天,烈日炎炎,天闷气短,在小区里看到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一身短打,半裸着上身,皮肤黝黑,精瘦的双腿遒劲有力,梗着脖子,弯腰弓背,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样,推着破旧的三轮车努力前行,满满的一车垃圾,摆放得整整齐齐。
这位老大爷家在上海有7套房子,对工作还如此狂热,真是令人羡慕。
扎根上海的人很多,经历也大不相同。其中有一部分是从外地要饭过来的,曾经的苦日子在记忆的长河里打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长期的贫困饥饿、死里逃生让他们对美好的现实生活产生幻觉,对未来充满焦虑和恐慌,担心有朝一日又回到食不果腹的旧社会。节衣缩食,深挖坑,广积粮,以备不时之需。
捡垃圾的老人很多,他们的境遇各不相同。
周日,碰到一位来自东北的大爷,他扭捏地说,一家老小都在这边上班,孙女已经上学,闲着没事,找点事情做做。思想觉悟高,热爱劳动,老有所乐,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我很想委婉地对他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无需向谁解释。
晚上,下班时,又看到那位老太太拖着小平板车步履蹒跚地走向每一个垃圾桶。她衣衫褴褛,头发凌乱,佝偻着腰,身高不过一米零五,腰部围着一圈塑料的腰托之类的东西,每天都围着小区里的垃圾桶转个不停。
生活不易,捡垃圾对于林大爷们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给无趣的生活加点盐,而对于许多年迈体弱、无依无靠的老年人,那是生存需要。
林大爷住楼上,每次在上下楼梯相遇时,他都像小学生一样给我让路,感觉很不适应。很多次,我都想真诚地提醒他:一大把年纪了,又不缺钱,不要那么辛苦而又认真地捡垃圾,把机会留给生活困难的人。
普通人苟且在上海,压力很大,常常焦虑得睡不着,辗转反侧时,那些捡垃圾的老年人总会浮现在眼前。不仅如此,还有楼下那些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