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姜文的《一步之遥》在国内恶评如潮,在影片下线一个月后,我才迟迟在电脑上恶补了这部电影,虽然并没有网络上评价的那么不堪,但就观影体验来说,却是不是一部看着很舒服的电影。换句话说,除非你对姜文有着先入为主的喜欢,愿意去花心思去揣摩他的内在表达,要不然如果只是普通观众,确实会对这部天马行空充满荒诞幻想影像风格非常不适应。太多的隐喻表达,把主流观众都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太多肆无忌惮的霸气侧露,必定会找来不满。
观众最喜欢的电影往往是在故事顺畅的前提上,稍稍加入一些深度的东西,让一帮自认为有水平的观众通过电影解读而产生自我优越感。而这回,姜老师出的卷子太难了,让全班同学,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差生全都无从下笔。学生感觉智商被羞辱了,从而愤怒地批判老师卷子出的不合理。大致是这么个道理。
相比《一步之遥》,《鬼子来了》在故事上叙述和内涵表达上就达到了一个平衡。
姜文老师在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不是后来的那么盛气凌人,而是塑造了卑微的庄稼汉马大三。在一天夜里,有人把两个装着俘虏的麻袋押送进了村民马大三的家里,其中一个是日本兵,另一个是翻译官。本来答应好了八天以后来取人,结果此后再就也没有音讯。日本兵起先决意以死殉国,而翻译董汉臣则利用语言上的障碍争取求生的机会。鬼子进村变成怕死农民的俘虏,有趣的故事设定散发着天生的戏谑和讽刺,让人自然而然的发笑。同时,从头到尾都没露面的“我”,就像一道考试的附加题,让看完电影意犹未尽的影迷去咀嚼“我”的内涵。这样的试卷难度满足了各个层次的考生,自然能称得上佳作。
姜文作为一个逼格很高的导演,站直了离观众太远,想把钱挣了还真有点难。稍稍弯下点腰,达到底下观众使劲蹦跶能碰到一点皮毛的程度就刚刚好。好在姜文之前打下的观众基础足够雄厚,这次的败仗还未使观众失去信心,像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这三个十年前的国内三大导,烂片一部接一部,还不是每回新片上映,影迷都会期待一下。(张艺谋的《归来》真心喜欢,当然这更大程度要归功于原著小说《陆犯焉识》,老谋子写剧本真不行,还是专心挑好的小说老老实实改编好了。)
还是非常期待姜文的下一部电影,哦,估计还要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