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伪艺术课002:艺术性是什么
一幅生气勃勃的画作比起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来说,哪种更富有艺术性?相比于永远流动、变化的自然来说,一幅风景画怎样才能打动人心?
艺术性不是天然的,但却是对天然的模仿。一支普通的画笔某个时刻只能画一种颜色,而自然的瑰丽、变幻莫测足以让画家望尘莫及。但艺术家能够通过技法描述自己想表达的感受,无论是远古,人类通过观察到自然的某些规律,如变幻的波纹、云彩的纹路、人面的某些变形创造出了陶器上的种种花纹,还是在现代,在印象主义画家那里,艺术成了实验,成了对光影的痴迷追逐和对自然的无限崇拜。艺术来自天然,但绝不是对天然的刻意、机械模仿,而是加入了画家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一幅画的作用就是感动观众,它必须新奇、大胆,抓人眼球,或是足够宁静,或是充满力量,或是蕴藏不安。观众渴望通过一幅画产生共鸣、分享渴望、释放压力,减轻痛苦,带来安慰,艺术家则试图达到这一点,通常是在这幅画和他自己对话了之后。凝视自己的作品,一位艺术家比任何助产士都更加苛责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不但创造了它,还对它的里里外外,任何细小的瑕疵都了然于胸。对一件艺术品来说,它的作者就是它的造物主,前者不但对它充满感情,而且对它里里外外都一清二楚,连阴影和暗处有什么都洞察无虞。
艺术品绝非毫无瑕疵,但艺术充满了人的灵性与创造性,充满了人突破自然的限制直接用大脑和眼睛反映现实的努力。人眼无法完全客观,而景物经过人眼这层“玻璃”之后多少有些失真,不是过于鲜亮,就是昏暗过头,但艺术性就是如此表现出来。想要了解造物主,就要像她那样创造,在一张白纸上,没有范本地创造。也许艺术就是“心血来潮”,除了技法的积淀之外,还有神秘力量的推动和启示,但我们在欣赏流畅、成熟、完善的艺术时,最打动我们的的不是那些形状、颜色和笔触,而是画家背后的付出的辛勤和努力。艺术家是这样的人,他们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地将要说的话通过一幅又一幅画,即使是不同的主题,表达出来。一个艺术家,不仅是自然的钟情者,又是人性的笃信者,哪怕遭遇多少困难和挫折都坚持实现他艺术理想。他不仅是个心地单纯的人,更是一个勇士,一个殉道者,在他的墓碑前,人们会洒下热泪,为了他的不屈与坚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