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倪匡的相遇有点晚了。幸好还是遇到了。
在《夜有妖风撩我心》中这篇文章中,我提及了《奇谭怪谈》的译者,不过这部小泉八云的译作的点睛之笔在于“后记”。这篇后记所表现出来的简洁和面面俱到让我着迷。直到《倪匡看金庸小说》这部系列摆在我的案头方才罢休。
我依稀记得我阅读过的第一本武侠小说是梁羽生先生的《龙凤宝钗缘》,也就从此开始我知道了南霁云、铁摩勒和空空儿。而我也曾看到一部金庸的小说《谁是大英雄》,想必应是盗版。
在倪看系列中,我喜欢“一看”“再看”和“三看”。这些疾风草就之章,除了才气,还有功底。也就是在这些不停的外看之下,对于金庸的小说,又懂了一些。金庸先生的武侠写就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而我们所阅读到是不断修订过之后的版本。难怪在倪匡先生笔下多了很多内容,例如日月神教最初名为“朝阳神教”。同样张无忌在冰火岛还有一只宠物--火面猴。同样还有一只喜欢火的血鸟。这些内容停留在倪匡先生的阅读记忆中,而不曾在我们的阅读中出现。
这些不是阅读的重点,只能作为一些缺憾的补充。细读倪匡,不得不佩服倪匡先生偶尔显现的张狂。几万字的点评,无非也就是一两日的功夫草就而成。而这些倪匡先生也交代了一个基础:金庸的作品阅读了十几遍,了熟于心。
在倪匡先生点评金庸笔下人物时,真性情为第一。这些文字所表现出来的更像千面倪匡。就像倪匡先生在交代代笔之说时,坦诚的对金庸说:我把阿紫写瞎了。在这里真是才气第一,金庸委托之时也就默许了倪匡的天马行空,而倪匡把控的笔风确也浑然一体,金庸在接手后依然能叙事依然,不能不说这些才子佳人彼此的默契和傲然。对于读者,这些才子只当是把戏一样乐呵一下。
一个写,一个读,一个编,一个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