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心理学家斯金纳推崇在教学中使用“无错误辨别学习”的方法。
他认为学习中范的错误毫无用处,而且学生犯这些错误最终会导致失败,无错误辨别学习理论催生了一种授课技巧,即向学生们一点点灌输新知识,并在资料没有忘记的时候立刻进行小测试,也就是保持短期记忆的新鲜度,以便来应对考试。
这是一种错误的误导,当学生们犯错并获得纠正性反馈时,学生们学到的绝对不是错误。但是如果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即使一直是正确的那也不过是死记硬背罢了。
对犯错的恐惧会导致学生厌恶尝试新事物,讨厌下功夫冒险,或者导致他们面临测试等压力下表现不佳,这些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就以测试为例,那些非常海派在测试中失败的学生,成绩可能会更加糟糕,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感受到了焦虑。为什么会有焦虑?这可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把很大一部分的工作记忆容量都浪费在检测自己的表现上面了(我这里做的好不好?做的对不对?哪里错了?),而分配到测试中解答问题的记忆容量就少了。
“工作记忆”是指你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尤其是在有干扰的情况下,头脑中能够保存多少的信息量。每个人的工作记忆都相当有限。有的人多,有的人少,更大的工作记忆容量意味着智商更高。
巴黎的一所高等研究院曾发起一个名为“错误节”的活动,旨在教育法国的学龄儿童,犯错是学习中具有建设性意义的一部分,他并不代表着失败,而是代表着努力。该活动的组织者表明:现代社会对结果的关注导致了一种畏怯知识的文化,正在扼杀着那些曾经给法国带来重大发现的教育方式与冒险精神。
然后又有了旧金山的”“失败展”,并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在“失败展”上,科技行业的企业家与风头人士每年碰头一次,研究失败案例,继而获得所需的批判性观点,从而调整企业战略,取得成功。爱迪生把失败称为灵感的来源,他曾经这样说过:“我没有失败吗,我只是发现了10000种不合适的办法”。在他看来在失败面前坚持不懈才是成功的关键。
失败绝不是人们想要的,但只有经历失败,人们才能面临风险是不屈不饶地做出努力,发现什么合适,什么不合适。尝试解决一个难题比作等解决方案出来对我们更有帮助,哪怕最初的尝试并没有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