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媒体解读
自从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发表以来,反映各行各业改革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这些作品或是塑造了大刀阔斧、除弊兴利的改革者形象,或是表现改革者与保守势力的矛盾冲突,或是展示某一领域由乱而治的过程,或是描写农民群众由穷变富后的精神面貌。大体相似的情节,大致相同的人物,使改革文学出现了某些雷同化、模式化的倾向。也出现了认为反映改革生活就要直接写改革过程本身的偏颇。固然,这些小说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热忱和渴望变革的迫切愿望,但积重难返的社会现实,政治经济体制上的弊端和封建主义残余,都在阻碍着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仅靠几个改革英雄振臂一呼是难以奏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不仅要改革政治经济体制中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而且还要努力创造有利于改革事业的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
为此,就要清除人们文化观念中的封建主义垃圾,对民族群体存在的历史过程和现实状态进行反思,对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进行积极的扬弃,使我们古老的民族卸却沉重的精神负荷,抖落身上的尘埃,以清新雄健、底蕴深厚的英姿,走向新世纪的明天。刘心武的《钟鼓楼》在这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这部小说并没有直接反映改革进程,但通过对北京市民的社会生态群落图景的描绘,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上,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突中,审视着当代北京市民集体无意识中的糟粕因素,全面地展现了改革开放年代北京市民的文化发生学和社会心理学,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钟鼓楼》是一部反映当代北京市民生活的作品,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题材。老舍的《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正红旗下》等早已构成了一个北京市民社会的文学世界。许多当代作家也加入到描绘北京市民社会生活的行列之中,邓友梅展示了破落的八旗子弟不同的人生,发掘出独特的历史文化情致。苏叔阳、陈建功等在对北京市民当代生活的描绘中,表现出对北京市民精神气质、性格心理的准确把握。刘心武的《钟鼓楼》的开拓意义,在于他既不像老舍那样是一个旧北京市民灰色人生的批判者,也不仅仅是一个当代北京市民社会生活的描绘者,而是在对当代北京市民生活的描写中,沉淀着丰厚沉重的历史内容,剖析了市民社会生态群落,展示了传统的文化积淀与现代化事业发展的矛盾冲突,具有文化发生学上的意义。
----来自《多重的文学世界: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评论集》
二、读者书评
1、读者“2H·莫非鹿”:由一天之内的一桩婚事,讲述了改革开放后北京市井里的各种悲观离合人情世故,还不时透露有关于政治、哲理、人生的各种观点,人物刻画相当到位,篇幅很大,内容也很深刻,是本好书。
2、读者“林淮”:除去浓重的时代腔调,这本书的结构之精巧,脉络之清晰,观察之深入,幅度之广阔,是令人惊叹的。洋洋洒洒一本书,只写一天之中一群人的生活,白描,反思,映照,发散。对时间的观感有哲学味。
3、读者“書淺”:我能感受到的八二年十二月十二日:老北京、鐘鼓樓、四合院、四合院裡外的人們,那一天的氣息,瑣碎、單純、質樸、懵懂、矛盾、磨合…日子滑過,歷史留痕。
4、读者“流星飞绊”:大爱中国当代文学里的群戏佳作宛如一幅壮阔的清明上河图。
5、读者“Alice”:从一个点反应人生百态,变化中的世界,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命运在一天里淋漓尽致。
6、读者“匪我”:很多的小人物在不平凡的年代过着平凡的生活,也没有那么的开心也没有那么的快乐,因为这是个动荡的年代不安的年代毁灭的年代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是我们可以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也只有在这样的积蓄中爆发造成了现代高速发展的过恶与戾气,只有生活才是真实的把握好自己能过把握的样子朝着自己能够得着的幸福去努力奋斗。
7、读者“浪予兒”:我并不觉得这本书过时,作者其实很少带有个人观点得在描述这些人的生活。他唯独的有的观点是关于时间的观点,其实还挺有意思。描述了普通人生活中的一天,没有开始没有结局,生活原本就是如此琐碎而平凡。每个人的喜怒哀乐都是他们自己的小说。
三、经典语录
1、人生也真有意思,没长大的时候,大家都差不多,一块儿玩,一块儿闹;越往大长,差别就越显,人跟人就竞争上了;可到老了的时候,瞧,就又能差不多了,又一块儿玩,一块儿聊……
2、是谁出的题这么难,到处都是正确答案。
3、单车踏着落叶看着夕阳不见,银锭桥再也望不清,望不清那西山。
4、倘若连石缝中的小草也在顽强地伸展自己的身躯,那么,已经开过花的小树,难道就甘心在寒霜侵袭中凋敝吗?
5、远的东西,常使我们感到神秘。近的东西,常让我们觉得平淡。但关键是能否有所发现。无论远近、高低、大小、上下,倘能有所发现,都能给我们带来收获,带来快乐。
【小贴士】:本集完,下集见,作者QQ/微信:726376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