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9.7: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9.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译 文】
9.7 子牢说:“孔子说过:‘我不怎么被国家重用,所以有时间学得了一些技艺。’”
9.8 孔子说:“我很有知识吗?根本不是这样。有一个粗鄙的人来问我,我对他的问题一无所知。我能做到的事情就是从正反两个方向不断提问,让他自己发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精 华 解 读
叩其两端而竭:什么才叫“会解决问题”?
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被别人请教”的情况。能否给出能帮到对方的答案,有时是对一个人能力的考验,这一点对领导者来说尤其如此。但是一个人是不可能了解所有领域的知识、有问必答的,我们应该学会的是“教练式的提问”,让对方自己发现问题所在,明确利弊,做出自己的选择,问题多半都会迎刃而解。推荐你读《高绩效教练》
课 后 思 考
假如你是一个领导力教练,现在有人问你这样一个问题:“入职三年还没有升职,我是否该跳槽了?” 你会怎样向他提问呢?快来试一试吧!
【原文】
9.9: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9.10:子见齐衰①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注:“齐衰”[zī cuī]亦作“齐缞”。丧服。
【 译 文】
9.9 孔子说:“凤凰不飞来了,黄河中没有出现图画,我这一生也就完了吧!”
9.10 孔子对于穿丧服的人、穿礼服戴礼帽的人和盲人,相见的时候,哪怕他们很年轻,也一定会站起身来;经过这些人身边时,他一定快步走过。”
精 华 解 读
子见齐衰者:修养全暴露在细节里
一个人的修养可以体现在是否尊重他人上,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特殊人群时。孔子见到服丧期间的人、盲人等“特殊人群”,不管对方年长年少,都会表示出尊重的样子,这是一种有修养的体现。而一个人的修养,恰恰就暴露在这些细节里,我们对待自己的日常行为,不得不慎重啊。
课 后 思 考
一个人的修养还体现在哪些细节上?我先说:公共场合不会大声地接打电话,这是一种修养。快来接着举一个例子吧!
【感悟】
1.吾不试,故艺。说明走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重要的是不管身在何处,都要自强不息,条条道路通罗马。
2.“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知识犹如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所有人都会存在知识的盲点。
当被别人请教,而恰恰是自己不掌握的领域时,该如何处理呢?
我们应该学会的是“教练式的提问”(G是目标,R是现状,O是你有什么样的选择和操作,W是你打算怎么做),让对方自己发现问题所在,明确利弊,做出自己的选择,问题多半都会迎刃而解。
3.“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凤凰是非梧桐不栖,非梧桐籽不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没有梧桐树,引不到凤凰来。)
自己已渐渐老矣,感叹岁月的流逝。人到末年时,体力精力不济,自信心会逐渐减弱,内心也会变得脆弱。
岁月的年轮谁都无法阻挡,活在当下就好。
4.“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冕衣裳者:穿着礼服和官服的人。
一个人的修养可以体现在是否尊重他人上,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特殊人群时。
修养是我们自己的需要,是我们自己内心的需要。修养不是表演,修养是自己内在的人生追求,当人做到这些时,自尊水平会越来越高,自己内心的幸福感也会不断地充溢。
我们尊重他人,讲礼貌,既有使用层面的价值,也有道德层面的追求,这些礼仪和修养是对我们自身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