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蛇年的第一个周一,立春日,正月初六,在贵阳街头,搜寻值得去的所在,一下就留意到了阳明祠。
本来要跟着先生去青岩古镇的,吃饭时转念一想,都来到贵阳了,如若不去拜谒一下这影响了我们500多年的古圣先贤,不去感受这影响我多年、鼓舞我在艰苦条件下保持昂扬姿态的“恩师”,真的说不过去。
一家人欣然前往。
许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吧,居然在平常的闭馆日顺利拜谒到了。
留意了一下,来拜谒的人不少,有年纪较大的长者,也有牵子抱女来的父母,更有意气风发的青年。来者均静静观看、轻声交谈、拍照记录,分明都怀着仰望与敬意。
扶风山上,两祠一寺:阳明祠、尹道真先生祠、扶风寺,可为此地文脉渊源。
“立业三不朽,千古一完人”,是阳明先生的真实写照,桂花厅里展出的先生事功围绕这三方面进行。我仔细看展板介绍,试图感受先生当年风采;少年认真看里面的两幅画,一幅是展现先生主讲文明书院的,一幅是表现先生言传身教当地百姓的。
少年细细为我讲解了两幅画的构图、笔法的精妙之处,还与我探讨后图到底是讲阳明先生初到此地还是离开时的情形,表达得可圈可点。
参拜结束出来,欣然见门口一棵缀满黄色花朵的腊梅,这是第一次见到生长着并正值盛花期的黄腊梅,与能在偶然间来拜谒阳明祠一样喜出望外。同样欣慰的是,这是第一次能与家人一起,这么安静、不被打扰也不被催促地细细观看,一家人还都心满意足地认为不虚此行。
少年直呼特别喜欢这个院子,如果生活在这个城市要天天来,还说今天哪怕只看到那两幅画也算没白来,甚至想找找有没有仿品可买。
不惑之年的我们,对阳明先生崇敬之至;懵懂的少年,对阳明先生也有着莫名的亲切好感,这真是很奇妙的缘分。
立春,立是开始,春是希望。
这么美好的开端里,我们有幸拜谒,大约也是无意间播了一颗特别奇异的种子在心田,真真是三生有幸、谢天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