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喜欢《红楼梦》的他,有一天发现简体的“梦”字拆开便是“林夕”,林中夕阳是个颇有诗意的意境。
于是,歌坛少了一个梁伟文,多了一个叫林夕的作词人。
作为一个文字的信徒,可以不在乎王菲的空灵隽永,陈奕迅的挥洒自如,却无法忽视林夕歌词中的缠绵悱恻,独到犀利。
有人将林夕的歌词称为“齐梁宫体诗的升华”,那重要性俨然和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问之流相当。
又有人说他是流行歌曲中雅词的代表,那地位和苏东坡在北宋词坛的地位差相仿佛。
估且不管这种论断对与不对,林夕的词写得好是毋庸置疑的。
在他的笔下,这红尘凡世的点点滴滴皆可化为满篇歌词,在他的歌词中,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同深受的扼腕叹息、对号入座。
他明明讲述的是人世间的虚恍,落在听者的耳朵里,却全是自己的悲伤。
他的歌词内敛而又委婉,无论是感情还是文字,总能把握在让人认同的那种尺度内,也因此更能触动我们的心。
就如同他写给王菲的那首《暖昧》一样,暧昧是人与现实之间一个最美的距离,而他的歌词与我们之间,何尝不也保持着这样一种最美的距离。
……
茶没有喝光早变酸
从来未热恋已相恋
陪着你天天在兜圈
那缠绕怎么可算短
你的衣裳今天我在穿
未留住你却仍然温暖
徘徊在似苦又甜之间
望不穿这暖昧的眼
爱或情借来填一晚
终须都归还 无谓多贪
暧昧的情借来填补空虚总归要还,明知道该离开该了断,却偏偏总给自己离不开的借口,一种求之不得也要坚持下去的苦涩娓娓道来。
不忍细听,却又一听再听。
相较于《暖昧》中的含蓄,另一首《红豆》要直接许多。
有时候 有时候
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
相聚离开都有时候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可是我 有时候
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
等到风景都看透
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世间至为相思的,少不了红豆。
“春来发几枝”的古诗有写,“绿窗红豆忆前欢”的辞章,也寄寓了飘渺的遐想。然而,在林夕的笔下,红豆熬成伤口,相思砌就哀愁,那一种缱绻缠绵终究是怎么挥也挥不去的。
李商隐说“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王菲虽然明白“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依然唱出了“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强硬中甚至有些决然,背后,却是“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的美好盼望。
暗恋也好,相思也罢,世间儿女那些苍白脆弱、不堪一击的爱情状态都被他描摹得淋漓尽致,百态丛生。
我们如此痴爱王菲、陈奕迅、张国荣何尝不是深刻地爱着他们背后的林夕呢?深爱他那或飞扬、或缠绵、或妖媚、或忧郁、或沉溺、或喜悦、或悲伤,却永远入骨入心的歌词?
林夕爱讲故事。《约定》不是他最顶级的作品,但我却觉得是最有画面感,最有味道的一首。
时光荏苒后的物是人非,是文人骚客笔下常有之痛,林夕却从一句“还记得”开始,将我们带入一个泛着玫瑰色的回忆之中:
还记得当天旅馆的门牌
还留住笑着离开的神态
当天整个城市那样轻快
沿路一起走半哩长街
还记得街灯照出一脸黄
还燃亮那份微温的便当
剪影的你轮廓太好看
凝住眼泪才敢细看
……
旅馆的门牌、陌生的长街、昏黄的路灯、微热的便当、吉它的和弦、飞舞的黄叶,相互凝望时被街灯照出的剪影……写景,写情,写回忆,也写未来的幻想,写内心微动的小情愫,让人不由自主地便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同样的还有《富士山下》。故事发生在某个下雨的情人节,相恋的两人选择在这一天分手,开车送那人回家,一路上的劝慰就成了这首歌:
拦路雨偏似雪花
饮泣的你冻吗
这风褛我给你磨到有襟花
连掉了渍也不怕
怎么始终牵挂
苦心选中今天想车你回家
细雨纷飞,凄迷缱绻,低头啜泣的人,磨得陈旧的风衣……故事很简单,语言也很缓慢,仿佛缓流河上的白帆,弯弯曲曲却不故弄玄虚,直接而刻骨。
某种意义上来说,林夕的歌词和张爱玲的小说有点相似,切入的视角都低,对人世间的情情爱爱却看得很深刻,不讲流于形式上的哲理,而只是从切肤的生命和情感体验中玩味人性、人生和内心,然后用丰富的意象,繁复的色彩,契合的妙喻表达出来,构描出一幅幅浑成的感性意境。
这两首歌都和林夕1995年与心中所爱一起到日本看U2演唱会的那段经历有关,林夕用这段经历写了很多歌,《再见二丁目》、《如果东京不快乐》等等都是那段东京之旅的产物。
关于富士山,林夕还有一个经典的比喻:其实,你喜欢一个人,就像喜欢富士山。你可以看到它,但是不能搬走它。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移动一座富士山,回答是,你自己走过去。
爱情也是如此,逛过就已经足够。
在《富士山下》,林夕想说的其实是释然,是放下。在这首歌的国语版《爱情转移》中,林夕阐述了“爱情不停站”的理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关于爱情,因安乐而快乐。就是“不给我的我不要,不是我的我不爱”。换一个简单的说法,即是爱情要来,不会抗拒;爱情要走,不会纠缠。
所谓拥有一段爱情,即是将爱情当成对象。
以为可以用手执着把玩。这就是忘记了爱情关系是一连串事件所构成,爱情不断流转。
以为藉着爱情可以拥有一个人,那是迷执。
很难相信一向擅长道尽恋爱中的苦,求之不得也要坚持去爱的苦,也会有这等劝人“不执”的言语。然而,我们真的又在《不如不见》中看到了这样的话:
越渴望见面然后发现
中间隔着那十年
我想见的笑脸 只有怀念
不懂 怎去再聊天
像我在往日还未抽烟
不知你怎么变迁
似等了一百年 忽已明白
即使再见面 成熟地表演
不如不见
相见不如怀念。
从《红豆》里的执着不放手,《约定》中对过去的不舍与怀旧,到《爱情转移》里的释怀,《不如不见》中坦然地面对现实,林夕的词越来越淡然与超脱,佛与禅的味道越来越浓。
写歌的假正经,听歌的人最无情。
从一个听者的角度去揣测、分析写歌人的初衷,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因为所有的所思所感都是自己的私事。
音符和歌词,只不过是在你的心头轻轻拨动了一下弦。
2014年的《匆匆那年》初看时有一种拧巴着想要回到过去的感觉,似乎又是那种偏执与不舍的延续,可细听之下,却又感觉充满了孩子般的调皮与任性,回忆过去,却有点自嘲般地感叹“是岁月善意落下残缺的悬念”。
匆匆那年我们究竟说了几遍再见之后再拖延
可惜谁有没有爱过不是一场七情上面的雄辩
匆匆那年我们一时匆忙撂下难以承受的诺言
只有等别人兑现
不怪那吻痕还没积累成茧
拥抱着冬眠也没能羽化再成仙
不怪这一段情没空反复再排练
是岁月宽容恩赐反悔的时间
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
是否还能红着脸
繁华迟早都要褪尽,绚烂终归敛于平淡。
听这首歌的时候,总会想起丰子恺的一幅漫画《人散后,一勾新月天如水》。
人的一生,遇上过多少个一钩新月天如水的夜?
此夜,可能是良朋对酌,说尽傻话痴语。
此夜,可能是海棠结社,行过了酒令填了新词。
此夜,可能是结队浪游,让哄笑惊起宿鸟碎了花影。
此夜,可能是狂歌乱舞,换来一身倦意,却是喜悦盈盈。
但,谁会就在当下记取了这聚的欢愉,作日后散的印证?
蓦然回首,人散了,才从惘然中逼出一股强烈的追忆,扑捉住几度留痕。
聚、散,散、聚,真折煞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