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铭的妈妈给我留言道:“老师,我突然不再焦虑了。”时间回到这学期刚开学,有一天铭的母亲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她的声音里充满了焦虑和不安,她说:“刚开学的时候感觉孩子上初中了,长大了,就不能再拿他当小孩看待,在学习上不能打骂,要对他进行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孩子正处在青春期,叛逆,冷漠,我们都看在眼里,不敢说太多,害怕说过多的话会让孩子感到厌恶、沮丧和抑郁。但每次看到孩子的成绩,内心真的千斤顶顶着一样难受。”我很理解她的心情,作为一名初一新生的家长,内心一定是存在迷茫和焦虑的。孩子刚到一个新的环境,无法很好地适应,眼看着其他孩子的学习成绩在一点点地提升,而自己的孩子成绩却在不断地下滑,那种不安和焦虑真的无处不在。她接着说:“作天我是真的发火了,把心里所有的委屈全都宣泄了出来,看到小孩哭了,我觉得是我不对,我不应该那样。但考虑到如今的社会,以及学生之间的竞争内卷,如果他再不努力,很有可能会被淘汰。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虽然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但是我很清楚,在这个社会上,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年纪,一定要好好读书,哪怕成绩不好,至少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是孩子并不明白,总是认为我是在逼迫他,并不了解他。老师,我真不知如何是好!”我见过不少父母,他们中有不少人都和铭的妈妈一样,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都会情不自禁地对孩子进行各种指点。对于许多父母的心情,我也能感同身受,也为他们感到心疼,因为他们的担心和不安,有时候并不只是因为成绩,更是因为孩子的前途。
“青春期”这个词对每个父母来说几乎都是既紧张又焦虑的字眼。青春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步入青春期,就代表着孩子的荷尔蒙开始分泌旺盛,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导致了许多孩子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外星生物”,被自己的父母当成了陌生人。现在的孩子很容易抑郁,于是很多父母渐渐也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他们想陪着孩子去积极面对,但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多事情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青春期的孩子经常会试探自己的需求和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但是在被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却要不断地听从父母的教导,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不知所措的,因为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听到“你这里不对”“你应该这样”“你还可以这样”。家长们在跟孩子分享经验,指导他们应该怎样。但作为事中人,孩子们有时候也会不知所措,造成忙乱和分心,这样父母和孩子就会天天发生摩擦。面对双方都不舒服的状况时,家长和孩子其实都很空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暂时也很难共情。我想,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青春期问题时,都会感到迷茫,因为他们没有任何以往的经验可以借鉴。当两个独立的个体处在不同的人生角度去看待问题,好像都不能达成一致的妥协。那么家长们怎样与青少年儿童和谐相处?该怎样帮助孩子平稳地渡过这段充满风暴的关键时期?家长们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自律、负责、独立、与众不同的成年人呢?
第一,需要从爱和信任开始。比起幼儿,十几岁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关心和爱护,一方面,他们想要挣脱家长的束缚,获得自由;一方面,他们又担心自己的父母会在成年后抛弃他们。当家长无意中向孩子表示别人家的小孩很好时,他们就会感到愤怒,认为自己被背叛了,家长也不爱他们了。第二,花时间陪伴孩子。要知道你的孩子正在成为一个怎样的少年,需要和他独处。很多家长都觉得十几岁的孩子对家庭生活没多大的兴趣,他们宁愿多和朋友玩耍。实际上,大部分青少年都想多和父母待在一起,可能只是一次特别的聚会,共同分享共同的兴趣,共同做一件事,或干脆待在家中。很多父母发现,如果你对孩子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以及他对问题和事件的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就会敞开心扉,向家长大谈特谈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第三,和青春期孩子相处,真的不需要太较劲,不要把青春期当成麻烦期。青春期叛逆是常态,引导孩子平稳度过叛逆才是修行。在对孩子的能力进行真实评价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需求和期待,而不要强迫十几岁的孩子完成自己的目标。要关心孩子的校园生活,积极参加学校为家长组织的各种活动,但不能过多地干预孩子的学习。审视一下自己的教育观念,确定不会向孩子传递错误的讯息。首先,你要让孩子明白,你对他的爱胜过对他的成绩。成长是一个学习试错的过程,避免犯错的时候其实就是避免他们成长,孩子永远也长不大。父母如果不能给予孩子自己的空间,那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一种伤害,因此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感。第四,保护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是每一位父母都要意识到的事情。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在影响孩子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孩子犯了错误,管教是需要的,但是保护孩子的自尊远比管教孩子要重要得多,与其“击垮”孩子,家长更应该做的是“稳住”他们。青春期孩子的偏激,也不是一次训斥造成的,而是一次又一次的不理解,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击垮的。很多青少年儿童的悲剧,都是因为父母用暴力的语言来激化矛盾,让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如果想跨过“青春期障碍”这道坎,有必要和儿童进行良好的交流。遇到事情,不要急于否定,责骂,要先聆听;不能用暴力来解决问题,要以柔克刚,要让孩子明白原因。要想赢得青少年孩子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要用友善,坚定,尊敬的态度对待他们,这样才能让孩子有自尊,有归属感。如果家长们能多一点尊重、接纳,那就会是另一个故事。
“校园几乎是每一个孩子,全部的青春期成长空间。”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很多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数、秩序和安全上,很少有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思考。我总是觉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教导和启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能够遇到一个好的老师,才是他的人生之本,是在学习生涯之中最重要的事情。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大部分的父母在家里都已经把自己的事情做的很好了,但是为什么很多孩子的情绪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学校的时间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在进入青春期后,一些学生的个性逐渐变得比较敏感、多虑,此时教师的发现和引导是成为帮助他们摆脱抑郁最为关键的一环。上学期,我参加了一次学校组织的心理讲座,主题是“怎样做一个不焦虑的家长”。其实内容多少有些老调重弹,但是听专家分享她自身的案例,我发现即使是专业人士,面对自家青春期孩子也会情绪失控的时候,听完后大家的焦虑的确减轻了不少。其实陪青春期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有匮乏感是正常的,任何人情绪失控都是正常的,但很多家长过于焦虑不够松弛。在初中,有多少孩子因为母亲的责骂而在深夜痛哭,多少父亲都在指责孩子,说他浪费了那么多钱供他补课。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父母若能多了解一些儿童的内心,并遵守教育的规律,这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班主任应该指导家庭教育吗?家长们又是怎么看待来自班主任的教育指导呢?家校共育,班主任或许可以给苦恼的家长提供一点指导,老师所要做的应该是帮助家长领悟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迅速且有效地重塑孩子的行为、态度和品格。
教育,最遗憾的是不可以重来,但可以及时调整。“我们怎么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怎么回馈我们。”任何事情都有好有坏,当家长接纳孩子的一切时,孩子反而会给我们意外之喜。“昨天铭说他似乎想真正学习了,任课老师也反馈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是让他上台发言,文采、逻辑、干劲都很让人惊喜,我和他爸美的半夜三更都没睡着。我想,一个出色的孩子,一定希望有一个出色的母亲,这让我更有动力,更有信心去工作。”青春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但并非注定是一个困难的时期,它具有正面的、可引导的、可控的一面。是啊,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会贪玩还会不自律,这也是正常的,他们需要的或许只是最简单陪伴,父母和自己一起成长,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未来找到自己的社会定位和人生价值。面对青春期孩子,当放下焦虑时才发现不仅家长身心放松了,孩子也舒服了,他们不再故意跟大人对着干。“之前啊,我总认为是孩子太磨蹭,原来是自己太心急太焦虑了。您说的对,磨蹭的孩子不是病,催促的父母才最要命。”我微笑对铭的母亲说:“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只不过被焦虑不安遮蔽了爱和温柔,您能认识到这一点,说明您真的不再焦虑了,这不仅对您自己,对孩子也是件好事!”总而言之,家长要从心里认可孩子的成长,认识到孩子在追求独立,趋向独立,而不是把他们当成小宝宝来养。这实际上不仅仅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父母角色的转换期,由原来单纯的“照顾者角色”,向“人生合伙人”角色的转变。
“等一朵花开,不要教他们长大。而是陪着他们长大。”给孩子一个充满爱心与包容的沃土,不要什么都催促着孩子,了解并接受孩子的成长规律,用爱陪伴孩子的一生,让这只缓慢的蜗牛能够幸福快乐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