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部首》第52天:立、竝、囟、思、心、惢。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明天进入第十篇。
图片拍自《篆书书写入门》
1.立,《峄山碑》第一句“皇帝立国”就有遇到,字形是人站在地上,字义也就是站立,后有各种引申义,但都变化不大。
图片拍自《画说汉字》
2.竝,两个“立”,就是“并”,不需要多解释。
图片拍自《画说汉字》
3.囟,xìn,囟门,小BB刚出生大概一年内头顶骨未合缝的地方即是囟门,古人认为可以接收天地灵气。古中医认为“心主神明”,所以现代人理解的“脑”在古代是“心”。“脑”繁体“腦”,右下角是“囟”,而不是现代简化字的“凶”。
图片来自网络
4.思,在《峄山碑》“咸思攸长”遇到过,当时也顺便认识了“囟”,当时我还说这个字象“洋葱”呢!“思汇于脑,故从囟”。我个人从医学上理解,人思虑重的时候,不止耗神(脑),更耗气血(心),心神合一,继而影响到其他器官。所以说大大咧咧的人“没心没肺,长命百岁”,是有道理的。
图片拍自《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5.心,就是象形的“心”。之前曾经提到,我貌似在哪里见过关于“心”和“脑”这两个字的考证,记不清了,一直还没有再找到,总之古人把“心”和“脑”并不是分得特别清楚,互相有指代。“心”作为部首,不止是“心字底”,还作“竖心旁”,所以此部首下面的字超级多,在此不抄列了。
图片拍自《画说汉字》
6.惢,三个心,即“多心”,说文解释为“心疑”,此时读suǒ;另作为“蕊”的本字,读ruǐ,同时是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