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常上班的最后一天,也是学员年前的最后一次课。想着就要回家过年了,却怎么也没有一点期待的感觉。
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总是期待着过星期天、放假。感觉远方的那个家,就是自己依靠的全部,不管在学校待多长时间,哪怕比在家的时间长,也会感觉自己,只是那里的一个过客,家才是我永恒的归宿。
于是,从小到大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过着,漂泊流离,居无定所得日子,我一度觉得自己得生命,就是一个旅客。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有一个期待,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家,才能衣锦还乡,才能摆脱这种漂泊。因为,求而不得,我才很期待星期天、放假,以此满足我短暂的漂泊感。
可是,如今假期将近,我却没有了那种急切归家的期待。相反,我倒觉得回家成了一种压力,见到小时候的朋友,没有共同的话题可聊;爸妈催着相亲的压力;计划随时被打破的风险。。。
然而,不回去就要忍受一个人在外过年的孤独。进而,只要没有在家,我就得始终忍受在外漂泊的孤独。
通过这半年的学习升级和自己的体验,我能更加体验到,人生是一场没有回头的旅程,当你踏出家的那一步,当你离开父母的那一刻,你就永远的离开了。不管认不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距离会越来越远。反之,你将永远长不大!(这是我个人的一个感悟)。当我明白我需要长大的时候,长大就成了我此刻最大的刚需。
我接下来,不得不思考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既然回不去,那我的家又在哪?否则,我将终生流浪。
后来我找到了答案,至少,是我目前想要的答案——你所站的地方就是家。
当我接受这个答案时,我觉得我的整个人生观就发生了变化,我少了很多的期待,也少了很多分别心,多了更多的从容和踏实。阳光、天空、大地、树木、花草、微风等等这些,眼睛能看到的,耳朵能听到的,鼻子能问到的,舌头能品尝到的,身体所能感受到的。这可不就是我的世界吗!当我理解到一些层的时候,我觉得我特别富有,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外打拼,在外漂泊。相反,我倒觉得自己在抓住生命的节奏。
2000多年前的孔子也说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虽然,我达不到这种境界,但是,我觉能理解这种感觉,接受这个道理,并愿意付出实际行动。这不是单纯了的“阿Q精神”。而是,必须要体验感知生命的每一天。因为它是自己的,过去不在有的。不管找什么理由,过去的时间就再也不会有了!
我更愿意相信,不管遇到什么处境,都有选择的自由,就想笑来老师讲的:人所拥有的一切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说了一圈,放假了,家还是要回的,我担心的问题,一个也不会减少,那又怎么样呢?这都是生命长河里的一个经历,没有期待,没有归心似箭,这究竟是长大了,还是变冷漠了?还是处在长大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