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社群推荐读《曾国藩》前我是知道有其人,一位清朝名人,当官的,打败太平天国。
电视上,一些专家学者,将他的生平和故事搬上电视节目,比如郦波、曾仕强。让国学热的当下,更多人知道了曾国藩。
记得有回,到一家鞋店买鞋,朋友妻子有该店的vip卡可打折,要报名字。打电话询问朋友。
“曾青”朋友说到。
我一时想不到如何和店员转述“曾”,正想着要不要和店员引述《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用过的别名“曾阿牛”以说明“曾”,又担心对方不了解。
“曾国藩的曾”为难之际,电话传来朋友声音。我自然脱口转述,可能心里也认为引“曾国藩”被知道可能性大的多。果然,店员立马会意,可见曾国藩的人名还是被很多普通百姓熟悉的。
人名虽响,但说要知道曾国藩生平和故事,并且从中感悟人生道理那就不多了。我原本也是对他仅限于知道梗概,但经过鱼哥(水清亦有鱼)对《曾国藩》的解读。原本所知甚少,现在多了些自己的理解。
借这个机会,很想和大家聊聊,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
01 历经挫折,初志不改
曾国藩考取秀才之路,六次不中,第七次通过考试。尤其在第六次秀才考试后,被“悬榜批责”,“文理不通”,成了全省的反面典型和笑柄。搁在别人,恐怕是灭顶之灾,可是曾国藩不但没有反而绝地反击,若没有远大的志向支撑恐怕曾国藩坚持不下去。
过往近十年的教育工作,如今也见过不少学生。其中有这么两位学生印象挺深。中学时代两人成绩同样出类拔萃。人生总有意外平时成绩优异的他们高考发挥失常,又没有选择复读,双双上了一般本科,成了我的学生。
从此后,一位学生一蹶不振上课睡觉,下课游戏,开始了自暴自弃的颓废生活,家长老师多番劝谏都无用,最后只要不出格,基本能混个60,大家也就听之任之,人生真正负责只能是你自己。
另一个恰恰相反,并没有被高考失利阴霾笼罩很久,在自己的设计专业上刻苦用功,学生时代就获得多个大奖,尤其是德国红点设计比赛一等奖,这可是工业设计奖中的“奥斯卡”。本科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意大利米兰工业设计学院录取,提供全额奖学金攻读硕士。
同样的起点,同样的挫折,一位泯然众人,一位硕果累累。为什么呢?无非是前者抛弃了志向,后者遇挫不改,坚定理想志向。
意外发生谁身上都有可能,凭什么就不是你呢!逆风启行,初心不改,依然坚定志向,方能成就想要的人生。
02痛定思痛,善于总结
曾国藩一生转折能够平稳度过,和他善于总结不无关系。秀才屡次不中,痛定思痛,找差距。总结得出:自己的写文章方法不对,深究细节,对文章总体大局打磨不够。果然,经过此次考试后的反省和总结,第七次如愿以偿。
新媒体写作,有段时间了,可是自己明显感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我知道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自己没有复盘,硬盘里收集了很多老师和伙伴的心得经验基本没再读过,老师评改作业看过后就没有再修改,因此写作的错误一直存在,进步也就如蜗牛蹒跚,遥遥无期。
秀才及第后,曾国藩皆是一次通过过举人、进士的考试,并且入职翰林,成了京官,用六次考秀才经历令自己颜面扫地,但也用飞快的结果令人刮目相看。这时候,曾国藩开始膨胀,飘飘然,目无余子。
天子脚下,人才云集,尤其是能人云集的翰林学院,在对比中,曾国藩很快就感受到自己不足和粗鄙。
他总结了自己缺点:静不下来,生活不规律;为人傲慢,修养不好;“虚伪”不懂装懂,好色(喜欢看美女)。
曾国藩开始写日记,反省自己,还将日记分享给朋友看,通过他人的监督,不断的完善自己。总结形成自我管理12条军规,并将军规习惯坚持了一生。现在这些军规不但是曾国藩一生的自律法则,也是我们这些后世可以借鉴的宝贵心法。
正如德国识人海涅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凭着不断反思和总结,曾国藩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个人修养得到长足淬炼而内敛沉稳,改掉了前文提到所有缺点,最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就了儒家学者的典范。
03关于碾压,我的看法
鱼哥用了碾压这关键词来讲述这段经历。社群里很早就传导一个观点,就是要找比你厉害圈子,见牛人也是同样道理。
找和见是普通者主观可控的,可融入和被见却不是普通人自控的。就比如我们社群老师水清亦有鱼,群里学员都是鱼群学生,已经结成了师徒这般的社会关系。在此前提下我们要见到鱼哥也还是不容易的,一是牛人很忙很忙;二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生活和工作,好比游学想去人肯定不止去那几位学员,可能去有几个;二是普通人见牛人难道只是为了见吗?大家隔着天南地北,又不是邻居唠嗑。哪怕作为学生总要带着问题和老师交流吧!
有师生之实的社群尚且如此,更不要说被陌生的牛人“碾压”,与善良与否无关,只是正常的现实。
佛门大开,普度众生,依然有“佛门广度不度无缘之人,大雨普润不润无根之草。”佛家尚需讲缘,何况世俗红尘。
剽悍一只猫见牛人,也是在自己有了一定社会影响之下水到渠成结果,如果是陌生拜访恐怕得到也是礼貌性的“不好意思,真的没空。”之类云云吧!
因此,在没有努力做事,做出成绩前,可以主动找碾压,但是结果如何还是要摆正心态。
俞敏洪学生时代就认识徐小平。徐小平是老师,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日常接触都是学者和知识分子。俞敏洪只是一位普通学生。俞敏洪想尽办法,成了徐小平圈子旁听生,徐小平他们聊天时候,他就在旁边听,端茶添水,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务。最后,俞敏洪和徐小平成了合伙人。
或许不要只想着见牛人,见很多牛人。靠近或游离在某个牛人或一些牛人周围,如果幸运的为牛人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务,积累善缘,只要别一两个牛人记住,再合适时候自然为帮助他们。
鱼哥也曾说过自己例子,早期创业时,结识了一些牛人后,作为小咖自己从不要求,只是牛人需要时候,适度展示自己并做好牛人交付事情,久而久之,提高自身能力,建立了口碑,最后成了牛人一员。
碾压两字,外延很广,内涵很深,说起来三言两语,做起来就需要下水滴石穿的功夫。
所谓碾压不仅仅说的是外力,外力不可控,我们可以求但要保有平和心态。能控制还是修炼的内功,无论哪个牛人之所以牛最终靠的还是自己的内功过硬。
内里碾压打破,最后才能和外界和鸣共振,实现最大的振幅和提升。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