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上节课聆听
现在听需要立体地听,以前听是听自己想听的。
需要串起来,有节奏,层次地听,听情绪,假设,出发点,活力,思路,是受压状态,还是打足了气的皮球。
姥姥能听到楼上宝宝在哭,妈妈听不到。是因为把心思挂在宝宝身上,就有神样的直觉——启发,心里住着别人,就能听到她的情绪,就像前段时间听出了老公的委屈。我们的心里不容易让别人住进来的。
心理师的直觉很重要,如果没有,就不能察觉到来访者藏着的东西,来访者说出来的是在意识层面,没说出来的在潜意识层面。
听对方没说什么。
直觉是本我的释放,直觉敏锐的人,即不是看别人脸色的,本我没有被打压,被打压就进入身心分离模式,身心分离模式就是欲望,杂念很多,打坐就是放空杂念。
聆听从刻意习(习就是重复)练(练就是再听听新的声音,去对照)中提升。
二:新课区分
②区分因果:很多时候,会被来访者带跑。如来访者抽烟,大部分人会认为是个问题,但抽烟可以给来访者带来好处,可能是其他事情的果,而不是身体不健康的因。不评判来访者,与他面对。
③区分现实和假设:没有用,他就是不听我的。他就是一个那样的人。——很坚决,肯定的陈述,很多咨询师就会认同,接着问你该怎么办呢?
明阳老师会问:这是一个客观的,还是你主观认同的?
假设是基于现象得到的一个结论。
现实就是带着来访者去探寻,你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我的浴巾吵架责怪老公就是我的假设。
④区分关系中的你我:通常我们都会从自己的失败中找理由。如迟到了,怪堵车。归罪于外,错了都是别人的错。女儿就这样过。揭穿了真相,会让对方很恼火。
关系中的你我:通常都是边界不清楚,比如看到孩子不好好写作业,着急,一般是因为孩子不给我们的话,不是因为他不好好写作业,是因为你说了他不听,你拿他没办法。
不是这个熊孩子气死我了。而是我对这个孩子没有办法,自己失控,也就是我因为没有办法搞定孩子生气,生气的点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孩子。
有的咨询师会把来访者的事揽在自己身上,你咋这样呢?其实你的事是你的事。
不带情绪,反而能更好处理好孩子作业的事。
⑤区分事物的关联——用什么样的工具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拿筷子吃饭,但喝不了汤。
5%持续的改变,可以改变一定的关系。
⑥区分目标和想法:目标是具体的,有行动的。
⑦区分现象和本质:比如老公就是那样一个人,这是现象。
⑧区分情绪与想法:比如正话反说,案例孩子没有弄坏墙壁,奶奶问起,孩子说不是我弄的,奶奶回:不是你弄的,就不是你弄的。孩子说:奶奶,不是你弄的,就不是你弄的。
处在负面情绪的奶奶,会认为自己没有情绪,其实是在表达情绪,而不是想法。
孩子高情商否,与父亲的链接很重要,孩子对情绪的控制和理解,以及与情绪相处的能力特别强。
⑨情绪区分:如果只能说出生气,害怕,开心,悲伤,几个情绪,应该是平时比较容易掉入情绪的。
父亲怎么影响孩子情绪案例——孩子生气,父亲问,你现在什么感觉,头疼,心里有股火,想打人,父亲说你现在这个情绪就叫生气。
当我们给自己情绪命名的时候,情商就会特别高,应该是对情绪有敏感力了。
当我们给来访者情绪命名的时候,来访者情绪就会得到释放。
②区分事和情(感受)
③方向,力量,逻辑:做咨询时,不要被来访者兜着跑,聊天就容易没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