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考学生默写古诗,我告诉那几个错字满篇的学生,单独找我考。
一个学生拿着被我画满了红圈的小卷,满眼凄然,嘟嘟囔囔地说:“老师,这些诗我都会背,就是别让我写,一写就不知道写哪个字对。”
本来,我想脱口而出的话是:那考试也不考你背呀,语文默写题,写一个错字就没分了,得不了分,怎么能证明你会背?
可是,我把这句话咽了下去。
这话说的是事实,但是,学生听了,是不是会觉得默写太难?是不是会觉得自己很差?是不是认定自己以后每次考完都得再单独补考?
初中生的自我评价很大程度受他人评价的影响,家长和老师的评价对其影响最大,如果只陈述事实没有教育的智慧,那么这样评价久了,很有可能让孩子畏难厌学……我决定换个说法。
我说:“没关系,你先照着书改一下,然后把上一句抄写下来,背写下句,再给老师判。”
我要告诉他怎么做,而不是为什么这么做。
他照做了。意料之中,因为是同样的诗句,第二次他默写的错字少了很多。我把他小卷上没有错字的两个句子,重重地打了两个大大的红对勾,然后轻轻圈出错字:“你看,进步了吧?再来一次,照着书改一下,再考。”他使劲点点头,不一会就兴冲冲地又来让我判。
“你看,努力就对了吧?相信自己,会背就能会写。”这个学生拿着画满对勾的小卷回去了,背影难掩喜悦。
我静静地听书《终身成长》。固定性思维急于评判,是对结果的急功近利;成长型思维允许出错,是对过程的探究思考,重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两种思维方式,前者关注眼前的对错和成绩,后者更关注孩子长远成长。
每个人都是两种思维的混合体,作为教师,用成长型思维教育影响孩子,孩子会受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