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中,很难避免遇到摩擦,如何处理矛盾冲突?不服就来干一架?还是惹不起我绕道走,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价值观、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而资源有限(包含时间精力等),本能的利益最大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形形色色的冲突,双方的利益显得不相容,每个人的处理方式各有不同。美国行为科学家Thomas以及他的同事Kilmann提出的一种二维模式,即TKI冲突处理模型。以沟通者潜在意向为基础,冲突发生后,参与者有两种可能的策略可供选择:关心自己和关心他人,“关心自己”体现强硬性,尝试满足其个人利益的程度,“关心他人”体现合作性,尝试满足他人利益的程度,构成了冲突行为的二维空间,总共有五种不同的冲突处理的策略。
【案例】乘风破浪的姐姐
今年最火的综艺节目,女团的选秀中,姐姐们各有个性,亦敌亦友,可以看到各自面临冲突时的模式,颇具代表的是
- 丁当的回避,作为队长,当面临冲突、意见不一致时,她选择不说话
- 张雨绮的竞争,台上最霸气的角儿,当蓝盈盈请李斯丹妮帮她们团扣动作时,她断然拒绝
- 阿朵的迁就,静姐是她的偶像,所以当和静姐成团时,她极力地护着静姐,什么都让静姐来做决策
- 沈梦辰的合作,主持人的惯性,每当一群姐姐吵成一团时,她总是挺身而出,组织姐姐们合作协商规则。蓝盈莹也是体现了学霸合作的气质,成团时断然决定到一个不一样的团、可以优势互补的团。
【案例】皇帝如何应对治国冲突?
皇帝老儿,天子授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理应一呼百应,那么他们处理冲突是否处于话语权最大的控制方呢?其实不然,情景不一样,皇帝的性格不一样,也造就了应对冲突的模式不一样。如下,按历史先后顺序,盘点一下各大典型的类型。
商周的合作
商周采用分封诸侯制,这样的分封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秦始皇嬴政的竞争
秦国,尊崇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富国强兵,商鞅通过变法打造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战争机器,让嬴政一统天下成为始皇帝。嬴政想要继续基于法家学说,推行中央集权制,使用竞争型的策略焚书坑儒避免诸子百家争端,触动了习惯周礼的诸侯们的蛋糕,最后被楚国贵族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
汉高祖刘邦的妥协
汉高祖刘邦从嬴政手中夺得国家,虽然也非常认同中央集权制,但是吸取嬴政的教训,立下白马之盟后,在中央集权制度下,又恢复了秦代已废除的分封制进行妥协,采用郡县与封国并行的体制,分封了一批异姓王,推行黄老学说的无为而治。
汉武帝刘彻的合作
汉武帝刘彻,与儒家学派合作,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广纳贤才,推行中央集权制,打通西域首开丝路,开疆拓土,真正实现了秦始皇的一统天下的梦想。
宋徽宗赵佶的回避
宋徽宗赵佶,创立“瘦金体”,有很高的书画和诗文造诣,其实也是在回避政治冲突,躲在自己的艺术空间中,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其实,就连儒学大家,在东晋十六国战乱纷杂时期,郭菏、郭瑀、刘昞三代师徒也是在河西走廊临松薤谷找得一片桃花源,潜心研读,不愿意出仕为官。
末代皇帝溥仪的顺应
末代皇帝溥仪,无力回天,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后来经我党改造成为了一名花匠,在被特赦后的晚年生活也算比较平静。
什么样的冲突处理模式最好?
看完姐姐们和皇帝老儿的戏,再来回观自己,如何去处理冲突,我是不是有习惯性处理模式?是否有最佳的处理方式?其实
没有最好的模式,也没有最坏的模式,只有最适合的模式
适合 回避 的场景
采取这种模式,通常不强硬也不合作。回避型个体不直接追求自己或他人的关注。他们不着力解决冲突。回避型可能采取的形式有:很外交地规避问题,推迟事宜直至更合适的时间或者简单地从具有威胁性的情境中撤出。
- 当事情琐碎,仅仅是一时重要或其它更重要的事情迫在眉睫时
- 当你认识到没有机会满足你的关注时,比如说当你的权力较低或对某事灰心丧气,但它又是你难以改变的时候(如国家政策、某人的个性结构等等)
- 当直面冲突所带来的潜在伤害大于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好处时
- 当想让人们冷静下来时,将紧张降低到能够进行生产的程度,重新获得判断事物的方法并冷静下来
- 当搜集更多的信息优于立即决定所带来的好处时
- 当他人能更有效地解决冲突时
- 当问题看起来有分歧或预示着其它更基本的问题时
适合 合作 的场景
采取这种模式,通常强硬而合作,与回避型相对。合作型涉及一种努力,即试图与他人合作以找到能充分满足双方关注的解决办法。这意味着深入研究问题以识别出两人的潜在关注,并且找到能满足双方关注的办法。两人间的合作可能采取的形式有:探索分歧以相互学习对方的见识,一致解决某个情形,否则,它将引起他们争夺资源或发生冲突;形式还包括尽力找到创造性解决人际问题的方法。
- 当两组关注均重要得难以妥协,想要找到一个协调整合的解决办法时
- 当你的目的是学习时(如检查你自己的推断、理解他人的观点)
- 当想融合对问题角度不同的人的见识时
- 当想通过将他人的关注纳入共识,以获得承诺时
- 当为了克服已经干扰人际关系的情绪时
适合 竞争 的场景
采取这种模式,通常强硬而不合作。竞争型个体以他人的代价来追自己的关注。这是一种权力定位的模式,在此模式下,人们使用一切看似恰当的手段以处于优势地位:如争辩能力,头衔或经济制裁。竞争型可能意味着维护自己的权力,捍卫他们认为正确的立场,或仅仅是设法取胜。
- 当迅速果断的行动至关重要时(如在紧急情况下)
- 当在重大问题上需要采取不受欢迎的措施时(如削减成本,实行不得人心的规章制度、纪律等)
- 在处理对于组织福利至关重要的事情且当你知道你正确时
- 当为了防犯利用非竞争性行为的人时
适合 顺应 的场景
采取这种模式,通常不强硬且合作,与竞争型相对。顺应他人时,个体忽视自己的利害关系,以满足他人的关注。此种模式含有自我牺牲的成分。顺 应可能采取的形式有:无私慷慨或慈善义举,在不情愿时仍能服从他人的命令或屈从于他人的观点。
- 当你意识到你做错时,允许他人发表更好的意见,向他人学习,并且表现出你通情达理
- 当问题对他人比对你自己重要得多时,满足他人的需要,并且以此作为良好姿态来维系合作关系
- 当为了便于 日后解决问题而建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对你很重要时
- 当你在不如别人和失败的情境下,不断的竞争将只会给你的事业带来伤害时
- 当保持和谐和避免不和尤为重要时
- 当想让下属尝试并从错误中学习来帮助他们在管理上发展时
适合 妥协 的场景
妥协型倾向于找到能部分满足双方的、有利的、双方均能接受的办法。它居于竞争型和顺应型的中间。妥协型放弃的多于竞争型,但少于顺应型。同样它处理问题比回避型更直接,但不如合作型探索得深入。妥协型可能意味着折衷,相互妥协或者寻找一个快速、中间的立场。
- 当目标虽然中等重要,但不值得付出努力或因使用更强硬的方式而引起潜在的不和时
- 当两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均致力于相互排它的目标时
- 当想要积极地暂时解决复杂问题时
- 当想要在时间压力下达成有利的解决方案时
- 当合作或竞争不成功时,作为备用方法
反思中学习
学习五种不同的冲突处理模式,仔细审视自身所倾向的冲突处理模式,并思考是否在需要的时候做出改变。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能帮我们赢得一个好的人际关系。
通常我们感觉冲突会带来负面影响,但事实上呢?留给大家继续思考和践行
- 冲突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
- 你会怎么应用冲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