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薄的一本书,两个小时就翻完了,但对于作者的很多观点,感触却很深。
一、“越”的问题。作者说现代人“身处丰饶之地,却逐渐饥饿至死”,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不知不觉中局限于一些界限之内”,总是去作一些生存性的阅读,教科书式的阅读而没有汲取到真正的养分,更不用说那些每天只是刷微博微信,理直气壮的说字太多不看的人了。(对于这样的人,作者用梭罗的一句话描述,很在理。有两种文盲:“一种是目不识丁的市民;另一种是识字,可是却只读儿童读物和智力低弱的读物。”)
文章开篇以亚马逊董事长JeffBozos为例,说明了一个人跨界的可能性。事实上今天这个时代,跨界的人越来越多了。现在名头正响的Alon Mask也是如此,搞paypal,搞火箭,电动车,龙船,生命不设限,只能说,牛!国内其实也有很多,例如我一直很佩服的李笑来老师,英语教的很好,计算机玩起来也很牛,最后居然靠抄比特币达成财务自由,有钱后又开始玩投资。这一众牛人让人觉得,一个人在多个领域精通似乎并是可能的。
反观自己,给自己设的限制就太多了。曾今想学习ios,以时间有限放弃,想完善一下自己的英语口音,以又不靠这吃饭,学他干啥不了了之。对待知识过分的功利,只去学习自己认为对当下有用的东西,而忽略了学习的幸福与乐趣,不饥饿至死才怪了。
其实根据现代医学的发展估计,我们很有可能活到一百岁,完全可以多点一些技能树,以没有时间为借口,真的只能说愚蠢。
二、“专门的阅读兴趣”。作者认为在知识的密林中,如果毫无目的的瞎走乱逛,很有可能气力耗尽而只是在原地打转。我们要找到自己专门的阅读兴趣,在密林中先开一条道(犹如商人们常说的第一桶金),有这样一个经历后,知道如何从无到有的对某一个领域从不了解到精通以后,再以自己的知识为骨架,发散衍生,慢慢精通多个领域,达到胡适所说的境界,“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对于具体的路径,作者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1、选一个你感兴趣的阅读题目
2、选出三种你认为好的入门书籍。
3、把这个题目里面的一到三本入门书,利用“熟读精思”的方法仔细阅读,并且搭配相关的网站,自然会发现接下来要读的书
4、在这整个过程中,有一个给你引路、印证的人。
5、设定时间表,逐步阅读四五十种书籍,要涵盖“主食”、“美食”、“蔬果”、“甜食”。设定时间表的时候要记得丰子恺所说的:“我们要获得一种知识,可以先定一个范围,立一个预算,每日学习若干,则若干日可以学毕,然后每日真切地实行,非大故不准间断,如同吃饭一样。”
6、看当前学科的最新进展,文献。
三、这是一个人人都必须建立自己个人知识体系的时代,也可以建立自己个人知识体系的时代。
有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加上网络的资源和工具,一个高中毕业生都可以向哈佛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一样进修。
这是一个很振聋发聩的观点。当前的mooc,科研论文数据库都是可得的,所以不要在抱怨自己要工作挣钱养家而不能读博士了,只要你愿意,每个人都可以想博士候选人一样去进修,去研究。
最后,用伍尔夫的一段话结尾:“在最后审判的那天,那些伟大的征服者,律师和政治家前来接受他们的奖赏-----王冠、桂冠或英名镌刻在永恒不朽的大理石上,万能的上帝看到我们腋下夹着书走进时,他转过身来,不无歆羡地对彼得说:“瞧,这些人不需要奖赏。我们这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他们,他们一生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