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31 第❶天
【书名】《与自己和解》
【作者】一行禅师
【分享人】王娟
【阅读日期】2021·05.31
【阅读页码】序言~第2章
【阅读感悟】按照上面阅读思考输出
【阅读计划】序言~第2章
【阅读思考】
1、启发内容:摘抄/概括你最有启发的内容(1处以上)
每个人内在都有一个年幼且受伤的小孩。
受伤的小孩就在那里,但我们却并不知道;受伤的小孩在我们的内心是事实,但我们却觉察不到他的存在。无法觉察,即时无明。
无明,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和意识的每一个细胞内,就像一滴墨汁融入一杯水之中。无明导致我们看不到实相:它会驱使我们做出愚蠢的事情,让我们受到更多的痛苦,也令内在的小孩再次受到伤害。
我们的内在有一盏灯——正念的灯,我们随时可以点亮它。我们的呼吸、脚步以及平静的微笑,都是点亮这盏灯所需要的的油。我们必须点亮正念的灯,用光明驱散黑暗,让黑暗终止。我们的修习就是要点亮这盏灯。
你可以用爱的语言直接跟小孩说:“过去,我远离你,令你孤单;现在,我感到抱歉,我要拥抱你。”
我们的母亲可能在一生中经历了许多痛苦,我们的父亲也是如此。他们也许不懂得照顾内在的小孩,因而当我们拥抱我们祖先的受伤小孩。修习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无数代的祖先和后代。
我们的祖先可能不懂得如何照顾内在受伤的小孩,因而把他们受伤的小孩也遗传给了我们。我们的修习就是要停止这样的循环。
佛教心理学将心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藏识。意识是积极的觉察,西方心理学称之为显意识;藏识:也成为了根本识,是我们意识的基础,西方心理学成为潜意识。
心识就像一间房子,我们的藏识是地下室,我们的意识是客厅。心行(亦即心念,心理现象)包括愤怒、悲哀或者是喜悦,是以种子的形式存在于藏识之中。我们有愤怒、绝望、歧视、恐惧的种子,也有正念、慈悲以及理解的种子。藏识就是由这些种子组成的,它像土壤一样,保存和滋养所有的种子。这些种子留在那里,直到我们听到、看到、读到或者想到一些事情触及了其中一颗种子,那颗种子就会让我们感到愤怒、喜悦、或者悲伤。当种子成长,在意识的层面显现,进入了我们的“客厅“后,我们就不再称它为种子,而是一个心行。
正念的第一功能是觉知而不对抗。当我们一旦觉察到自己内在的小孩,正念的第二个功能就是拥抱他。觉知和拥抱内在小孩后,正念的第三个功能是舒缓和减轻难熬的情绪。
看到事情的根源,我们的痛苦就能减轻。
正念的能量除了包含“定”的能量,也包含智慧的能量。定,帮助我们专注于一个事物。有定,观的能量便会增加,智慧随之而来。智慧拥有令人解脱的力量。
没有人能独立存在,我们总与父母、祖先相连,感受彼此的痛苦,与他们一起疗愈。
所谓我们的祖先,指的并非只是人类。在人类出现之前,我们是其他的物种。我们曾经是树、植物、草、矿物、松鼠、鹿、猴子以及单细胞动物。我们是这个生命河流的延续。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是否有人爱我?”“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都会两我们受到折磨。我们受苦,因为我们陷入一个分隔、独立的“我”的概念之中。当我们深入观察后,我们可以修习“无我”,了悟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我”,我们与所有的祖先,与所有的生物以及非生物相连。
当我们看到“我”与“非我”的紧密联系,无明就会得到疗愈,痛苦、愤怒、妒忌及恐惧就会消失。
我们是生命之流的延续
2、我的感悟:结合自己的亲身/名人/书上故事进行分析
《与自己和解》这本书,自己看过了3遍以上,今天再次打开,还是有不一样的感同身受。
之所以再次感受不同,是因为自己在同明幸福学院学习了~种子法则。而这个种子法则,在这本书的序言中,也着重提到过。书中写到,我们的愤怒、绝望、歧视,都像一颗种子存在于我们的藏室内(也就是我们在心理学说的潜意识里)
等到它们这些种子长大、成熟后,就会于一件事后,爆发。而爆发后就不再是我们的种子。而同明的波波老师在授课时,还说到:愤怒会烧毁我们千万年积攒的好种子,让我们之前做的好事化为乌有,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做好事很多,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好事情发生的原因。
3、行动计划:请写下你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每天用心察觉自己的一言一行,察觉自己的念头想法,让好种子排排队,让好事情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