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3878个字,多图,没有建议阅读时间~当做一个故事看吧。
在我众多的梦当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皆身着古服,江南小巷,着轻纱白裳,撑一把油纸伞,穿梭于青砖小道中,烟雨朦胧,转角间撞散一地宣纸,或者坐骑长嘶,耳边啸声弥漫,颓败的城墙根,以及重铁甲胄的将士。
小时候大部分女生恐怕都玩过裹着床单扮白娘子,头戴丝巾半遮面的过家家游戏吧。又有多少女生曾幻想过身着霓裳,手舞水袖?李贺的一首《秦宫诗》描写道,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每每想到这句诗,就会有这样一副画面在我脑海中浮现,
大屋檐青瓦片朴素的房子中,院落里开满海棠花,一群佩戴红腰带,洁白温软的玉麒麟别在腰间,衣裾随风飘动的少年少女,席地而坐交谈,举止有礼。
11月12日,我毕业了。
对,历时7个多月,我在北京服装学院学习的服装设计毕业了,还走了人生第一次秀。
听说你想学服装设计?那我给你讲我的故事。
1、毕业后依然保持有趣
还记得自己在第一节服装设计课上做的自我介绍,我说,
学习服装设计只为圆满我一个兴趣,动手制作一件物什的过程是我发现的“动态冥想”,我很享受那种过程。而且毫不怀疑地认为,美感是未来最重要的能力,未来的世界是属于美与艺术的。我喜爱着汉服,想寻回中华以前那种无与伦比的美。
这番话对于我来说感觉太矫情了些。可确实是我学习服装和做衣服的初衷。一句老话说的好“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第一天老师让我们感受面料,说用手抚摸这些面料,去感受它的质感和温度。比如亚麻是粗糙朴实的面料,带给人的感觉是自然的、朴素的,一股浓浓的隐士感;而绸缎则是顺滑、亮丽,给人感觉如同抚摸豪门千金吹弹可破的肌肤,扑面而来盛唐时的华贵和雍容。
每一种布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骨气。
这种另类的说法令人身临其境,让我对接下来的课程无比期待,激动地不能自已。
不禁想到这一切的开始都源于年初李欣频的梦想蓝图课,课后在心里默默说,我要对所有出现在生命中的一切可能说yes,接受所有的美。无独有偶,一个礼拜后,偶然发现北服的招生推送,7800元的价格,对我来说不是一笔小额的买买买呢。可还是咬咬牙一口气交了定金,然后眨巴着眼睛盼望开课。
说个插曲,在这之后很多女生朋友听说我在学服设,纷纷表示羡慕,自己毕业后生活感觉特别无聊,除了工作学不到其他东西,可还是呐呐地说没法像我这样去学,理由不外乎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了,钱不够啊,找不到可以学的地方。当时我摸着干瘪的钱包,看着排满日程的项目进度,很想说,我们上班之后,慢慢发现自己丢掉好多东西,丢掉了乐趣,丢掉了好奇,丢掉了梦想,这样让我感到焦虑,感到对未来的无措,可是明明我们愿意踏出那一步,能用钱办到的梦想根本不用在忧虑范围内,不可用钱办到的梦想也只需要你试一试就能触手可及。每年学点新东西,让自己远离内心“空虚”。
回到正题,从3月28日,每周六9:00-18:00,每次7点起床,晚上8点到家,上课的时候让我想起大学互动课堂,倍感亲切。入门的课程除了理论,更多是动手,就算每次工艺课到最后腰酸背疼,却比谁都快乐。
2、用做产品的思路做兴趣
我挺喜欢我一些下意识的习惯,后知后觉,自己竟在业余爱好中用上了做产品的思路。
学服装,并不是只培养一个技术了得的裁缝。所以,我们总有些课程看似枯燥,却无形中让我们更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服装。
调研——顺藤摸瓜开启新世界大门
比如会对自己感兴趣的服装款式、风格进行研究,市面上这一类有什么样的款式,材质如何、标价多少。
这个在产品上叫什么?调研啊。
这个阶段,即是了解自己所偏好的服装风格市场,也是对自己的设计思路的补充。
我喜欢的是汉服,这个市场在当下略微小众,没有太多现成的思路和普遍的款式,甚至对于汉服制式现在还颇有争议。
所以更多的是从多种渠道去获得信息,几乎没有专门跑商场。在这个过程中,我每周跑一次国图和国博,参观中国古代展览,学习玉器、古着布料,隔着玻璃,想象它们的质感,描绘当初它们被穿着在身的样子。在国图寻找跟古代服饰有关的书籍,画了半本速写本,额,看的时候还有时下意识做一个历史流程脑图之类的。
我把几乎当下经典或热播的纪录片、古装类影视作品全扒了一遍,包括衣制、道具考究的《汉武大帝》《女医明妃传》或者《半妖倾城》这种民国时装剧(哈哈)。
这里插播一下烧钱屌炸天的《汉武大帝》里道具和服装的还原,
比如,男配手里拿的酒杯:
导演说就是炮灰喝水也要靠谱:
导演说跑龙套的带这个:
可怜了马王堆辛追老太太:
还有主角的衣服细节也是有迹可循的:
简直开启了一个新世界大门有没有?!影视服装设计大大的有趣呢!相比现在各类古装剧韩风、日风滥竽充数,有逼格又严谨的剧组才值得高点击率。
与此同时,因为想看汉服的现代运用,偶入微博,发现了N多成熟的汉服设计师/服装概念插画师,
比如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喜爱汉服风格的明星徐娇:
虽然这些都不是传统的汉服制式,甚至说加入了民国、清服、二次元元素,但也算是广为接受的汉服元素服装,真真有趣的紧。
顺藤摸瓜发现这么多有关汉服市场的东西,也不枉我存下了数G的资料。
项目管理——我们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管理和行动
在学习服装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收集服装款式、随时增加服装灵感而创建的图库之外,还会有部分教程、文字和打板公式等等,我建立了自己的一个数字库,也就是将所有资料存入电脑。
偶然一次整理资料,竟然发现自己收集整理的文字资料已经有20个G了!
这里面有N多我收集或自己整理出来的信息,比如
把服装设计当做一个产品项目来做的话,做好项目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随时知道有什么资源是可用的,什么资源是需要去寻找的,高效地管理所有资源,合理分配才能事半功倍。
我会把服装图片分为多种类型,以风格、款式、元素等等来进行分类。以便碰到对应的信息时直接放入对应的资料库,而且对于自己区分服装分类,养成习惯。
比如这样:
还有钟爱的发型:
当我一边在收集服装相关的信息,一边也在通过加入汉服研习吧和北京汉服社,接触更多的汉服相关事宜,还学会了阅读史料,来还原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衣服。
在国图里半本速写本成为了我练手的地方,同时输出自己的整理心得,开始在公众号里发布汉服相关的介绍、打板资料,以及自己半猜半做的交领上襦模型,做了一个汉服系列专栏。
在这个过程中,我重新拾起了画画的笔,因为需要绘制效果图和款式图,翻起了自己电脑中的各类资料存档。竟然意外地发现了被我埋没的宝藏:
看着这些丰富的资料,脸上红红热热的。从前总以“不知道怎么入手”的借口不成立了。才明白,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统统拥有,缺少的只是往前踏一步去行动罢了。
而且不要总在准备,准备资料、准备道具、准备心态……用“发射-瞄准-调准-发射”的状态面对所有我们想要的梦想,先做了再说。
进度把控——从零碎到系统
从第一天上课到最后一天毕业走秀,说实话我并没有做太过详细的规划,甚至连“绝对不落下一节课”的诺言也没有达成,在中途由于各种意外事件,请过2、3次假,幸好还有热心同学的笔记和认真的老师,不至于拖拉下太多重要课程。
但对于我来说,一件事情开始后,对于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还是大概有些概念的。
现在回头想想,我的服装设计之路大概是这么走来的:
从第一条简单的A字裙开始,入手尝试最简单朴素的上襦下裙汉服套装、一片式的褶裙,然后学完上衣,做对襟半袖+雪纺长裙的汉服三件套,再到自己延伸爱好,制作手工包、头饰等,到最后的改良式汉服元素毕业作品。
一路走来,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从单件到多件,循序渐进,这条路也不是那么难走。
于是这样的路上,我的第一件1/2样衣出炉:
然后经历了失败的褙子和上襦下裙(成衣套在1/2模型上展示):
接着做出还稍微令人满意的上襦下裙套装:
以及开始了自己的周边手工之路,开启了半个月的手作课程工坊:
看上去似乎顺利,可内中的坎坷也不足为外人道,用句话来说就是“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3、有趣的团队,有趣的人
在志同道合的地方,总能遇到一群可爱又有趣的人。
老师爱恨分别的个性,在那些日子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如果用影视剧人物来形容,我觉得更像是温柔版的“东方不败”,雷厉风行、说一不二,可总是刀子嘴豆腐心,犯了错撒撒娇、挺直脊背、端正态度,她也就挥挥手一脸无奈的放过;可遇到原则性问题,比如工艺不合格啦,款式图没按时交呐,样衣又偷懒了啊,她便会板着脸,站在门口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教训我们。作为学生的我们,有上过电视的名人,也有工作十多年的职场老人,还有来自各行各业的翘楚,在这个时候也只能低着头吐舌头挨训。
老师尚且如此活泼可爱,班级上的其他人怎么不会鬼灵精怪呢。
个个都个性鲜明,有酷女孩也有乖乖女,有优雅熟女也有青涩菇凉。
在这里最好玩的是聊起自己的业余兴趣爱好,当有人说起2个人2万块钱旅居新西兰好几个月,吃得好住得好,空气倍儿棒的时候,在场的小伙伴都止不住“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蠢蠢欲动的心了。
又或者看心灵手巧的妹子又做了一个造型独特的布偶,为止书写一个可爱的故事,感觉人生啊,除了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在这不长不短的相处中,看到身边每个同学像扎根土地的树苗,纷纷展开枝丫,冒出新芽,往更远的地方伸展,或多或少地因此走向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真是一趟奇妙的旅途。
4、终章
当华章落幕时,也许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
我们选择在养老院进行毕业走秀,想必也有这层意思。在垂暮老人的身边,感受生命、四季的循环更替,没有具体的开始,也没有具体的结束,整个生命循环只是一种仪式。正如我们这一场“匠心之爱”的秀。
满堂喝彩,也比不过心中的满足
每一次出场都满怀感恩
纵使他人并不懂我们在幕后,多少日夜的缝制、拆线和赶工,这一刻,都是骄傲和自信
距离2017年不足两月,在2016年的尾巴,幸好我留下了印记,再见了2016。来年再见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