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交网络世界里,我们微信列表的好友越来越多,发的朋友圈却原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是仅三天可见的朋友圈,点进去一看却一无所获。
有一天,我在刷朋友圈的时候,突然看到我的一位老师,发了一张全英文的图片,点进去一看,是被伦敦大学学院录取的通知书,那个学生是从一个三本大学的普通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国外一所很好的学校去读书,她周围的老师、家人和朋友都为此怀揣着一份荣耀感。
我在想,她怎么不发朋友圈呢?而当我点进去看她的朋友圈时,里面却一干二净,界面上显示的却仅仅是“仅三天可见”这五个字,我顿时停在了那里,看了许久许久,突然懂得了一个道理,原来真正的努力,都是悄无声息的。
如今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让每个人都想加速变得优秀,更有很多的人,想要证明自己有多优秀,就通过“晒”的形式,去赢得别人的认可,殊不知,这种认可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这样的优秀也只不过是空中阁楼。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时候,但我的的确确有,差不多每天都会发一条以上的朋友圈,自拍照、人生感悟、游玩等等……
只要一有事情,一有情绪都会发在朋友圈里。仔细想想那时候的我还挺可笑的,其实分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却以为这就是自己的生活。当我慢慢长大时,你就会发现,用发朋友圈的时间想想怎么完善自己时,就真的不一样了。
“生若直木,不语斧凿”优秀的人都是结果向导,与其在朋友圈里生活,不如去看看自己的健身对比照,写一篇读书感,学一份技能……
当你在想着怎么分享朋友圈时,别人可能读了好几页书。
当你想着怎么把自己p的好看时,别人可能背了好几十个单词。
当你想着有多少人给你点赞时,别人可能都完成了一组健身训练。
当你不断地刷新别人的朋友圈时,你可能还会拿着他们的趣事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而别人,已经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此前进。慢慢的,人和人的差距也就是这样拉开了……
一位著名导演曾说过:“别人觉得你快乐,比快乐本身更能让人满足,学着不把幸福的主动权交给别人,你需要点赞证明自己的存在,不去精心修饰一张照片、一段文字,因为你和你的人生,本来就很美。”
也就因为如此,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我在反思,怎么样才能更加充实自己的生活。我总能想起微信里越来越多的好友,当微信里只要一出现小红点,我就忍不住点开它时,就更加质疑自己,朋友圈里眼花缭乱的头像,有的甚至半年没有说过话,尽管我想要克制,但有时却无能为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忘记,汪涵删掉所有人的微信这个事情,就是这样一个朋友多、人脉广的娱乐圈主持人,删掉了微信里所有的联系人。
我们不用看他的朋友圈,也能想到他的微信列表里会躺着多少大佬的名字,而他却说:“当我删除微信时,这样的生活非常非常轻松,所有的时间都是你的,你会自在的一塌糊涂,你会觉得,整个人生都发生了变化,而且我们彼此没有微信,但感情根本不会因为长期不联络就变得不好”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也让我印象深刻。
也就是因为这样,我做不到删除微信里的人,但我可以将朋友圈设置成不看他(她)的朋友圈,想试一试这样是否真的会减少将浪费在无用社交上的时间成本。
果真,当我设置的第一天,突然觉得自己清净了不少,我开始想着自己应该做什么,才能完善自己。
当我设置第二天,也让我明白,你就算不点赞他们的朋友圈,也不会少了什么。
当我设置第三天,我的生活越来越有规律,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第四天、第五天……你也习惯了不发朋友圈,而你,也将努力作为生活日常,自然也觉得没什么可炫耀的了。
蔡康永说:“我们要恭喜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把大部分心力拿去应对真实的生活,恭喜他们找到了生活的重心。”是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和内心对话,生活足够充实的人,根本不需要别人的点赞去认同自己的人生。
在这个过程中,明确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要知道,人生的收藏夹是有限的,容不得太多东西,适当的学会断舍离,慢慢的你会觉得因为自己的改变,生活会越来越好,而你也越来越自由。
我想,你也真的不必证明给任何人看,当你默默努力时,自然而然就会有人去发现你,而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可以自得其乐,发朋友圈的人,也许,也真的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幸福。
同时也希望,你可以过得真的很不错,而不是朋友圈里看着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