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之前看到过一个观点,说现在的教育基本上分为两派:让孩子快乐享受童年和让孩子快点长大。
仔细想想还真是这样,身边一部分家长秉持着快乐教育的原则,非常抵触让孩子上各种兴趣班,他们觉得孩子就应该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想怎么玩儿怎么玩儿,务必让孩子的童年不被各种烦恼困扰,不要留下遗憾;另一类家长则热衷于让孩子早点接触各种知识技能,以适应以后的成长需求。
都说教育孩子是最难的事情,也许难就难在没有标准答案,不仅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模式,连教育的结果也不存在具体目标。孩子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算成功的教育呢?每个人对成功都有不同的定义。
有些父母自己内心也很纠结,到底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还是早点打基础让将来能够轻松一点?这两类家长的想法和做法,只要不极端,我觉得都无可厚非。
我自己,目前是倾向于做后一类的(当然,算不上极端),会让他学习,也会给他讲很多成人世界的规则,让他早点适应这个社会。
曾经,我也是第一类,尽量让他无忧无虑,只让他看到美好的东西。
02
说说我转变的原因吧,希望对那些还在纠结的父母有点借鉴意义。
我想每个家长教育孩子的终极目的是想让孩子将来拥有幸福的能力,虽然在这个目的下隐藏的可能还有其他的意图,比如孩子有出息后父母虚荣心的满足等等一些家长们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因素,但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幸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大都是根据自己对这个社会的认知,结合自身的家庭条件来的。
首先,我们大部分家庭中的孩子,将来都是要放到社会这个竞技场中去厮杀的,而且这个厮杀,大部分还都是为了生计。这就意味着,没有一技傍身,他将来就不可能有体面的生活。虽说有钱不一定代表着拥有了幸福,但如果每天为了生计发愁,我想更难有幸福可言。所以,如果没有富裕到将来可以让孩子衣食无忧,还是不要让他小小年纪就享受“岁月静好”的童年,因为那将意味着他长大后可能很难拥有“现世安稳”的人生。
其次,就是我们常说的“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的问题。从小奋斗的孩子,将来更有可能得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有了一定的资源后再回过头去追逐一些梦想会相对容易一些,错过了童年的最佳学习时机后再去追求世俗的成功,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打个比方说,是翻越过高山后再去俯视脚下的风景容易,还是一直站在山脚下仰望山顶悲催?
再次,通过我的观察和验证,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他们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脆弱”。暑假开始的时候我给小茗安排了详细的暑假计划,每天都有近十项作业。刚开始我看他忙于应付每天的任务都没什么时间玩儿,心里也很心疼,担心他会不会太辛苦,后来发现不到半个月,他已经可以非常熟练的完成了。现在基本上午完成大部分的学习任务,下午就可以玩儿了。所以呀,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小小年纪做那么多作业很苦,背那么重的书包很累,可是习惯了并不会有你们想象的那么苦啊。
最后,我觉得,童年的美好只有在对现实生活满意的时候回忆起来才是美好,如果中年很苦逼,或许根本就没有时间来回忆,或者回忆起来只会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们都知道,并不是说小时候努力了,长大了就一定会成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但是不努力在任何方面都不可能成功。
为避免期望过高,家长应该摆正心态,我经常跟小茗同学说:“我不要求你样样都学第一,但我希望你做什么都尽全力,这是态度问题。有了好的态度,养成了事事尽力的习惯,将来做什么都不会太差。”
虽然我是偏向于做后一类家长,但也不建议过度拨苗助长,过度“催熟”孩子。
03
之所以写这个话题,是因为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我再也不敢偷偷丢孩子的玩具了》,这篇文章的内容不难猜,家长因为孩子的玩具坏了、旧了、孩子长期不玩儿以及放在家里影响环境而偷偷将其丢掉,最后惹了“大祸”。作者从各个方面反省了自己以前对孩子的不尊重和不理解,表现出了深深的后悔,最后暗暗发誓再也不经同意丢掉孩子的东西了。
看过文章后又看了下面留言区的评论,妈妈们都表示以后哪怕家里玩具堆成山,也绝不乱丢了,以免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还有的人追忆自己小时候丢失的某个小玩具,遗憾童年没有被好好对待。
虽然文章说得不无道理,但我觉得是不是有些太小题大做上纲上线了?现在的孩子物质丰富,每个孩子都有成堆的玩具,搞不好家里真的会乱成垃圾场,很多家长在整理房间的时候,可能顺手就把一些看似不太上眼的小零件小破烂丢掉了,虽然中间有可能会丢掉孩子还稀罕的东西,孩子会可惜会伤心,但谁的人生没点儿遗憾呢?借此机会教给孩子怎样面对“失去”不是更好吗?
我也经常在打扫卫生时趁小茗不注意丢他的东西,被他发现后跟我理论,我一般会趁机告诉他:“我们的空间有限,不可能保留所有的东西。再顺便告诉他我们的精力、感情都有限,你也不可能做好所有的事情,不可能爱所有的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懂得取舍。”另外会强调如果还要的东西就应该自己收好,不要乱丢。现在他的宝贝全都被他收得好好的,乱丢在外面的被我丢掉他也无话可说。
我们常说培养孩子的“逆商”,我不主张刻意去给孩子制造挫折,但这样的小事在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正如我们不能为了保护孩子的健康而让他生活在真空中一样,我们尽量给孩子更多的爱和理解,但对他最大的保护,不是不让他受到一点“伤害”,而是教会他遇到“伤害”时怎样面对。
就像应该在物质上对孩子穷养还是富养这个话题一样,经济条件尚好的家庭,不应该刻意隐瞒经济状况而对孩子穷养;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也不宜全家省吃俭用去富养孩子。
其实没有谁的童年是完美的,父母再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也会有遗憾。有时候我们回忆童年的经历,连自己都不知道怎么会对一些很不经意的事情记忆深刻,这也说明家长对孩子有可能会受到的“伤害”是防不胜防的,而那些费尽心思的“保护”很可能都是徒劳的。
所以我们更应该从历练孩子强大的内心和锻炼他们的处事能力这些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