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复利模型了解得越多,对生活的真相又更为贴近了一些。
第一次看《3 Idiots》的时候,让我回想起高中时候第一次知道印度的种姓制度。
又让我回想起2014年在印度的旅游的一个月。
穷困与种姓就这样一代代遗传下去,无法突破。
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只要整个人类社会的价值与资源分配平均的体系
没有经受战争或者大政治变动造成的重新洗牌。
由于资源的可复利性,无论你用蒙特卡罗算法模拟多少次,资源就是会向头部集中。
如果将这个趋势平铺在代际中间,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个人的原点都是不样的。
真相或许就是,你的这一代,是为了将你父母的落下的差距补上。
并且,你还需要为你的下一代去铺路。你未完成的积累,你未解决的问题,
只会遗传给下一代,他们再接着上路。
父母的差距是最难弥补的。
作为80后,身边不缺乏没有在2000年买房的朋友与同事,
社会资源,头部转移,总会是有一个机会窗口,每一年都在逐步收细。
想想如果父母没有在合适的时候,投资了那一笔房产。
我估计每一天的生活,还是生活在对房产的执念当中,而无法静下收来,好好学习。
而到如今,自己作为父母,我就会发现,
其实自己做的每一步,都需要考虑到下一代,
而且你需要不停努力,否则重大的里程碑留到下一代的话,
那么,可能他在日后,需要比你多穷尽10倍的努力,才能平抑你在现阶段留下来的遗憾。
所以,每天真的有值得闲下来的逻辑吗?
越到为人父母之后,我就越理解到背后的原因,每每在休息与休闲,
都只为了对冲掉疲劳与紧绷,而努力/休息的比值,
无论如果,都需要长期保持在高水平,而不能停下来。
因为,你给出的养料有多充分,决定了下一代是有否有闲去学习甚至被植入正确的信念。
将人的大脑当作是一个大样本,优秀的头脑里面含有最正确的信念。
想要从当中找到这些信念,也是服从正态分布的。
真正有能力的大脑只符合标准9的偏差,位于头部的小数派。
要找到他们,需要付出不匪的代价。
并且在同侪压力中给出正向引导他们成长,
用圈子的力量同时将价值放大,用情感去联结那么优秀的长板们,价值才能迅速放大,
形成“大木桶”。
根据这个逻辑,为什么“学区房”的价值会一直生效,
其实的原因,应该就是“花钱”,是快速揉合些重要要素的Total Solution。
更可怕的是,只要是生命仍然有老化迭代的需求,
那么这样需求,就还是永续存在,以一个小孩子18年的标准化考试之路来思考,
投资“学区房”,仍然是一个资产保值的最佳办法。
当“学区房”涨得有多高的时候,各种抑制与试图平权的政策出来之时,
反而是给予你正确的信号,这里原需求正在被压抑,熔岩只会在其它的火山口爆发出来,
而不会一直留在地底或者减退。
社会的最大价值,己经从冒险或者行动转变为信念与认知的差距。
这个社会最正确的认知,才是最具有价值的。
比如,你看到北上深变态高的房价,作为直觉经济学家,你可能认为在驱逐人。
你会选择退居二线城市,逃避高房价。
也有人认知不同,让为高房价筛选后,剩下的精英,才更具有合作的意识与通盘考虑的能力。
没人知道哪一个信念是真实,理性思考过的,更可能的是后者以51%险胜49%概率赢下来。
但是复利下来,两者的差距,可能是云泥之别。
回过头来想,人的一生,根据复利模型。因为起点中的细小差别,会让人走得比较慢。
但是,真实世界可能是,那些走的早的人,可能走的方法一样不对,成长的路径也会有停滞。
所以,更好的心态是,接受那些比你强的人,明白到有些差距可能穷一生也无法消弥。
包容那些比你弱小的人,理解到每个人的成长的因缘际会会有差别,而形成差距。
对待自己,要始终明白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定位到自己在人生所处的阶段。
必定会有迷惘还有焦虑,这时候,过来的人经验,就是你手不释卷的最佳补充品。
正确的信念在哪里,哪里就值得你去学习与努力改变自己。
每一次学会到新概念,每一次就意味着去推倒过去的自己的信念,
不用力,不重复,不干预打断,就不会结束循环。
我们竭力让自己每一天进步。大脑希望一切保持稳定。
相反的两股力,每天都在头脑里面斗争,妥协的最后,只有两种结果。
渐变式的进度,
放弃抵抗=昨天的套路。
人生就是这样的抗争过程,也真是人类天性中不喜欢的特性。
自我意识的生长需要逆人性,
所以,接受成长的最好方法,还是要坚持改变,让改变与渐变成长习惯。
才是持续复利的正确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