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回想导致自己最近一次反应过激的事件,使用案例中的步骤进行事件分析。
孩子们已经用完晚饭,在客厅玩。哥俩一言不合,又闹矛盾了,弟弟甩手就把东西扔出去。
这时候,奶奶说:“这个孩子太爱丢东西了,以后长大了肯定也是一样,跟老婆吵架爱砸东西。”
我当时听了就不爽,因为这不是第一次她这样说了。
1、我的感觉跟行为有多么的不恰当?
生气,言语顶撞。我立马回应她:“你不要这时候就说死了,以后哪个晓得么样。”
她回“你看着吧”
我继续说:“那他爸爸小时候不是也很调皮吗,现在也没有怎样啊?”
她也有些生气:“那不一样。”
2、我有哪些非理性思考方式致使我过分焦虑、压抑、烦躁或行为欠妥?
(1)关于自己,我如何想?
孩子确实有些爱扔东西,砸到别人,东西摔坏了这样都不好。为什么一直没有让他调整过来呢?整天说教育孩子教育孩子,这点小事却做不好。
(2)关于他人,我如何想?
总是给孩子贴标签,长大以后的时候你现在如何就确定?你又不是神仙。再说了,你总这样孩子面前说,对孩子的心理有暗示作用。
(3)关于这个情形,我如何想?
我不希望听到别人这样说,没有教育好是一码事,贴标签又是另外一回事。这个事情不应该总是被提出来说。为什么他生气的时候会扔东西?我们家没有人这样啊,他是从那里学的?我想改变他。
3、我如何反制自己的非理性思考方式?
上一辈有上一辈的固定思维,她觉得三岁看老这样的事情很成立,并且说出来也是理所当然。贴标签对于孩子的影响在我看来可能是夸大了,孩子也不一定被她说中。
4、我用哪种更好的思考方式来替代非理性思考方式?
孩子小时候有些缺点是很正常的,而且现在还小,可塑性很高,只要将他向好的方向引导,他会成为一个行为得当的人。
至于婆婆的教育观点确实有些不能苟同,但是她有那样的思想也是情有所原,我们所处时代不同,思想不同是可以理解。一家人没必要红着脸说话,她说的话不是会成真的预言,还是自己在教育上再多花点心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