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刚刚参加完一个读书写作的一个XXX行动营(避免打广告之嫌,就不提名字了),以此为案例来讲一下对于社群5个元素的理解。
1、同好
“同好”更通俗的讲就是共同的价值观,一个社群有且只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导向,可以根据这个基本需求延伸出针对不同群员不同需求的产品,但是必须保证所有的群员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比如以一个读书写作训练下来说,基本的共性需求是读书写作,那么也可以延伸出早起、运动、朗读等等不同的需求,丰富自己的产品,让群成员各取所需。
2、结构
一个完整的社群更像是一家完整的公司。
比如入群的门槛(公司的招聘门槛越高,越能提高员工质量)、群成员的结构(公司的管理成员架构)、群规(公司的日常管理制度)、社群运营(公司的日常运营流程,打卡、签到、讲座等等)、群主或者灵魂人物(公司中一呼百应,以德服人、很有影响力的老前辈)。
社群是一个互相交流、分享、学习的地方,对于每一个群成员要的就是他们的参与感,参与分享的越多,对于社群的认同感就越强。
3、运营
运营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并且决定了一个社群的寿命,运营的4个方面:仪式感、参与感、组织感、归属感。
成本:对已一个短期盈利的社群来说,还是以XXX行动营来举例,整个专职的运营团队就6、7个人来说,整个社群的管理成员全都是前一期的学员,并且是免费的兼职,并且双方各取所需,一方在成本上节省了很多,一方获得了锻炼的机会。
持续运营的必要工作:让每个社群成员产生深度连接,这是唯一要求,任何形式的活动策划、团队搭建等等方式都是为互相深度连接做铺垫。
一块砖可以随意玩弄,但是把很多块砖砌成一面墙,可抗8级地震。
4、输出
输出决定了社群的价值。
一个淘客的群、一个提升表达力的群、一个写作的社群,三选一,你退哪个?
社群输出的价值也是提高社群成员粘度的一种方式,如果一个社群不能群成员带来价值,那么对于他来说,这个社群还有什么意义?这种价值对于他来说,他学的可能不会那么精进,但是以后还是会有可能激活他的。
5、复制
20人、30人、50人、80人、100人的社群,随着社群人数的增多,群消息也会几何式的倍增,无聊的灌水内容也会随着人数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的干货比例也会稀释,对于大对数群成员也会造成焦虑感,从极度关注、到失望、到消息免打扰、到退群,客户会慢慢的流失。
社群复制的三种模式:俱乐部式、加盟店式、旗舰店式。
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但是无论哪种模式,都需要核心对于周边的掌控能力,不能脱离自己的能力范围,就像9大行星围着太阳转一样,只要我好,便是晴天;我若不好,全都玩完。
再小的个体也,也有自己的品牌;再小的个人品牌,也要有自己的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