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留给笔者的印象,是秋天里的一片金黄。
最初知道维也纳,是很小的时候,是那唱盘机里不停循环让人耳朵长茧的《蓝色多瑙河》。
后来开始欣赏一些音乐了,知道它著名的新年音乐会,在10多年前就要100多元一张的光碟,和那些依然听得让人要睡着的交响乐。
后来的《交响情人梦》,为脑海中的维也纳披上了一层浪漫主义面纱。
对所有怀揣音乐梦想的年轻人们,这里是神圣的殿堂,是终极奥义的发源,是毕生所求的归宿。
笔者巴赫粉,但维也纳作为音乐之都誉满全球,于是抽出一天时间,从德国顺道来了。
这遍地金黄的城市,多瑙河上金光闪闪的音符。
圣斯蒂芬大教堂:金灿灿的维多利亚时代
哥特教堂控的第一站永远是尖顶教堂。
维也纳的标志之一,金黄色的外墙,融合了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式建筑的风格。
教堂外路边很多英式马车,车夫们个个西装绅士。
湛蓝如洗的天空、厚重灰白的云朵、金黄又斑驳的教堂、崭新的怀旧马车、窄窄的街道、青苍的石板路,在这个角落,我们仿佛被定格到维多利亚时代。
成排的马车像计程车一样,在路边排着队招揽生意。
站在蓝天下的教堂前,满眼是金灿灿。
教堂外立面的图案很特别,看着像是不同部分拼接起来一样,也许是教堂在二战后经过修复的原因。
圣彼得教堂:黑白画风维多利亚悬疑
第二站依然是教堂,巴洛克式的圣彼得教堂。
疾驰的四轮马车,在弯道上奔向厚重乌云下神秘的巴洛克教堂,像不像维多利亚时代悬疑故事的开场画面?
黑死病:瘟疫肆虐的黑暗历史与纪念碑
如此美丽、充满古典气息又金碧辉煌的城市,很难想象到历史上最可怕的瘟疫——黑死病曾在此地肆虐。
黑死病在欧洲横行300多年,传染极快且短短两天就能致人毙命,后离奇消失。
因此,欧洲的不少城市都建有纪念意义的黑死病纪念“柱”,类似于中国的纪念碑。
维也纳的黑死病纪念柱成为了一个知名景点。
1679年前后,黑死病让几乎2/3维也纳人丧生。
奥地利皇帝奥博特一世下令建造纪念柱,柱上刻绘着神创造天地、黑死病肆虐、最后的晚餐等故事,为了纪念瘟疫中的死难者,警示人们上帝曾经对世人的惩罚。
城市漫步:采集维也纳秋天的颜色
弧形的新古典建筑,让笔者想起了马德里的中央邮局。
金碧的屋檐、巴洛克拱顶之上,鸟群穿梭在蓝天白云间,此刻若是有个穿着婚纱的人儿,她身上的打光当是最美的夕阳~
维也纳的热闹,属于那些外来游赏的匆匆过客;维也纳的典雅,藏在它悄然流逝的金粉年华里。
那经历过岁月的典雅,就如同男士出门便着西装的习惯。
西装革履的马车夫们,载着游客走遍维也纳的大街小巷,把维也纳的点点滴滴分享给他们。
很多欧洲城市为了保留底蕴,永远不拆老建筑、永远不盖新楼、永远在修缮老建筑。
底蕴深厚的一大弊端则是:道路吞吐量的不足,导致长期的交通拥堵~
古典的城市里,年轻人的文化、现代的艺术显得格外清新。
那些民宅间,漂亮的涂鸦惊艳了我们。
美泉宫:茜茜公主的金色“凡尔赛”
第三个重要站点,是金色版的凡尔赛——美泉宫。
造型和扩建前的凡尔赛几乎一模一样。
和凡尔赛一样,美泉宫有个侧花园,花园深处是曾经的皇家动物园(狩猎场)。
只不过,美泉宫比凡尔赛宫小得多,美泉宫的后花园也比凡尔赛宫后花园要小得多。
凡尔赛宫在庄园的制高点——宫殿在山坡上,而美泉宫是在庄园的最低点——后花园是在后山上。
宫殿的正后方,就是后花园,在后山上的制高点,是美泉宫的凯旋门。
奥地利的一个知名人物,就是从巴伐利亚嫁来的茜茜公主,《茜茜公主》电影里那些故事,就是在这现实的奥地利宫廷里发生。
她曾漫步这里,她在此孕育了整个奥匈帝国,她的童话爱情在这里发生,她的故事也在此悲剧落幕。
美泉宫后山的凯旋门,最初是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一世的餐厅。现在凯旋门内有一家咖啡厅,游客可以在此惬意的俯瞰宫殿和维也纳城市,甚至能看到远处的教堂。
这里,游客低调的出现了~
欧洲不少知名的建筑类景点中,总会找到一个微缩的建筑全貌模型,美泉宫也不例外~
游完美泉宫,迎接我们的是没有晚霞的维也纳夜色。
终章:金闪闪的夜色,在金色大厅里听一场音乐会
夜空下的维也纳城市,在古老建筑的灯光中,更加金光闪闪~
走马观维也纳的最后一站,是在音乐圣殿——金色大厅。
在金色大厅里听一场音乐会,听听曾经那些只在音响里听到过的旋律。
在这个金色的夜晚,粉一把莫扎特,粉一把施特劳斯。
结局无出其二——依然是听得几乎睡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