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梅阳:国资国企改革十大脉络与知行合一的治理哲思(2024年4月15日)
笔者结合多年对国企改革的观察与思考,以知行合一的理念,对改革十大核心脉络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探寻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路径。更多资料来源于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站阅检索,即站着几个小时,不同的免费饱览阶段时刻的书店所有相关方面的书籍。这个习惯源于上上学时,买不起书,同时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念,以致后来发现所有的书都看不过热度1分钟,故越来越不想买书,其实也买了一些,都是工具与经典的。
言归正传……此处加一张人工智能生成的图
【一、管企业到管资本: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
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转变,不仅是监管方式的调整,更是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这种转变要求国资监管机构从具体的企业经营事务中抽身,转向关注资本回报和价值增值。在实践中,这意味着要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通过资本纽带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这种转变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密切相关。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有企业需要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而管资本的模式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同时,这种转变也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从直接干预向间接调控转变,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产权结构的优化创新】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实现产权多元化,不仅能够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更重要的是能够带来新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机制。在实践中,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注重"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十六字方针。
混合所有制不是简单的股权混合,而是要真正实现不同所有制资本的优势互补。国有资本要发挥带动作用,非公有资本要发挥活力作用,通过股权结构的优化,促进企业治理机制的完善。特别是在董事会建设方面,要真正发挥各类资本代表的作用,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三、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机制的深刻转换】
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是国企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长期以来,部分国有企业过度依赖资源垄断和政策保护,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创新活力。创新驱动要求企业将发展重心转移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上来。
在实践中,国有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特别是要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解决"卡脖子"问题。同时,要建立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包括容错机制、激励机制等,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
【四、现代管理体系建设: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是国企提升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要加快推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在实践中,国有企业要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中国企业实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要注重管理创新,通过管理提升效率和效益。同时,要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五、质量效益优先: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
从注重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是国企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过去一些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忽视了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新阶段要求企业更加注重投资回报和经营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实践中,国有企业要优化业务结构,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业务领域,聚焦主业发展。要加强成本管控,提高运营效率。要注重投资效益,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要通过提质增效,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六、全面风险防范:监管体系的完善升级】
从国资监管向全面风险防范的延伸,体现了监管理念的深化。国有企业不仅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还要防范各种风险,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还要注重防范国际经营风险。
在实践中,要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机制。要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确保企业依法合规经营。要注重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国有经济的安全稳定。
【七、量化绩效评估:考核导向的科学优化】
从成效评估向量化评估的转变,使国企考核更加科学化。量化评估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管理水平,为改进管理提供依据。同时,量化评估也有利于建立更加精准的激励机制。
在实践中,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既要关注财务指标,也要关注非财务指标。要注重长期绩效与短期绩效的平衡,避免短期行为。要差异化设计考核指标,根据不同企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阶段,实行分类考核。
【八、人才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
从劳动人事分配向人才与激励机制建立的转变,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更新。现代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要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要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要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探索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要注重人才培养,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人才队伍。
【九、公平竞争环境:市场秩序的规范完善】
从打破垄断促进公平向垄断与公平共存的转变,反映了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在某些特定领域,适度垄断具有经济合理性,关键是要处理好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在实践中,要区分不同行业特点,实行差异化政策。对自然垄断行业,要加强监管,防止滥用垄断地位。对竞争性领域,要打破行政垄断,促进公平竞争。要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十、市场化改革方向:体制机制的根本转变】
从行政主导、政策引导向市场化的转变,是国企改革的根本方向。市场化要求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经营决策。
在实践中,要减少行政干预,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权。要完善公司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提高企业效率。要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
【改革维度演进与三项制度变革】
国企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维度推进。从历史维度看,国企改革经历了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的演进过程。从内容维度看,涉及产权改革、治理改革、管理改革等多个方面。从方法维度看,需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
三项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点所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解决能上能下的问题,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要解决能进能出的问题,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要解决能高能低的问题,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改革初心与使命担当】
深化国企改革,要始终牢记改革的初心使命。国企改革不仅要提高经济效益,更要服务于国家战略。要通过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国企改革要坚持中国特色,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坚持市场化方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坚持稳中求进,确保改革稳步推进。
【新时代的改革任务与方向】
新时代对国企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融合。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种所有制资本共同发展。要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内生动力。要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效能。要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展望未来,国企改革仍面临诸多挑战。要着力解决改革中的突出难点问题,突破瓶颈环节,加强薄弱领域。要继续深化产权改革、治理改革、管理改革,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写在最后的话】
国企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坚持市场化方向,遵循经济规律;要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矛盾;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各项改革;要坚持稳中求进,确保改革稳步推进。只有把不断改革,推动国企进程作为常态,不必草木皆兵,不必上纲上线,国企,首先是国(有),其次是企(业),理解了就好办了,国是出发点,企是立足点,把握好出发点与立足点,其他就是术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