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感怀
今年的九月,今年的秋天,我总感觉有些不太一样,也许是心情的原因吧。其实自然界每一年的四季更替,并没有太大的质的差别,夏秋冬春,周而复始。一样的花开花谢,一样的潮涨潮落。曾经笑过哭过,曾经痛过悔过。曾经豪情万丈,曾经心如止水。走过不知多少曲直错对的道路,心灵在秋风中依旧呼唤渴望飞翔,生命依旧在秋雨里歌唱热情燃烧。秋风让人清醒,秋雨让人感悟。
“自古逢秋悲寂寥”,也许是有些道理的吧,最近常常会冒出一股莫名的淡淡的忧伤,那感觉轻轻的、柔柔的,伴着隐隐疼痛,忽远忽近、若明即暗,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九月是令人喜悦的,是收获的季节”,小时候写作文常用这样的词汇描写九月。长大以后才明白,人生的喜悦、收获与九月并无关系。
这么多年,一直平凡着,生活无风无浪,工作没进没退。并非淡泊明志,实在是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只能做一个平凡人。所幸,这种平淡、简单、安静的状态正应了我的心性,因此人生中虽缺少喜人的收获,却也知足常乐。
平凡人唯一能努力的就是尽量不让自己平庸,让自己的心永远纯净向上。
今年比较欣慰地是我参加了焦点父母课堂二期班,学习了焦点解决的五个聚焦:1、聚焦正向;2、聚焦解决;3、聚焦现在与未来;4、聚焦成功经验;5、聚焦一小步行动。刘老师、王老师结合工作实践以及学习心理学多年的经验,深入浅出作了细致的讲解,使我等受益非浅。从此后我们就爱上了这个焦点父母课堂,我明显感觉到自己一点一点在进步成长,收获远远超出我当初对焦点父母课堂的预期。焦点的课程独具匠心 一一质朴、真诚、务实、专注。我感到焦点课堂与其他心理学内容相比有一个明显的亮点:聚焦解决!就是不去深挖产生问题的原因,而只专注于解决目前的问题,即关注解决。这是一个让我非常喜欢的并且快捷有效的处理问题的模式。
焦点是一个充满希望和赋能的学派,学习焦点不仅仅学的是一种心理学的技术,更是学习了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睿智的思维方式,它以独特的方式洗涤了我们的心灵、梳理了我们的心情,并将继续引导我们今后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还会让我们养成自信、喜悦、坚忍等诸多良好习惯。
工作这么多年,工作中从不敢有一丝懈怠,为人更不敢做一件亏心事儿,踏踏实实、尽职尽责,不仅仅因为这份工作是我挣钱养家的来源,更因为身后有长辈、孩子对我最朴实的期望一一平安幸福!尽管这只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岗位。
九月,秋高气爽的季节,九月,硕果累累的季节。人生在世,不能没有九月;人生在世,不能没有秋天。古往今来,有多少描写九月的诗词,有多少歌颂秋天的篇章,有抒写婉转的小令,也有挥洒着豪气的壮词。那些悲喜不由天的豪情,与珠圆玉润的曲调里,吟唱着的长风,飞舞着的落叶,她们都是秋的使节,在快乐地吟咏中,驱除了你的寂寞,充实了你的内心。
我喜欢秋天的夕阳,那阳光照在脸上,有一种辉煌的感觉;那阳光映身上,给人一种华丽的色彩;那阳光染红了大地,染红了远山,把我们从现实中的一串串脚印领到了远去的绵长的悠悠岁月。
九月是平凡的,秋天是平凡的,我也是平凡的,平凡是一种状态,平庸是一种懒惰。前行的路上,我们可以坦然面对这种平凡的状态,却绝对不能懒惰!
对照自我检讨之第七十四天
对昨天工作、生活、学习和对照以前的计划比对基本满意。
好的方面:
1、简书写了。
2、已读书打卡。
3、生活中的一些事按计划做了。
4、打太极拳。
5、冥想。
不足之处:
1、对自己思想上的要求还要加强。
2、时间安排还有待更加合理。
3、效率要再提高。
4、性格方面需要进一步逐步完善。
今后方向:
1、所有时间安排都要严格按计划执行,没有按计划的及时补正,计划要具体。
2、按前一段的方式做事,效率再提高。
3、每晚9点思考当天的事是否做完了,可否补充。计划第二天的事。
4、注意人身出行安全和健康、饮食。
5、完善性格,锤炼语言。
6、每天冥想。
诗词选·《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 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1399篇诗文
作品原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作品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作品注释
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作品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 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创作背景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箴言
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
心情语录
稳是定海神针。
随笔
落叶凋零是对秋风的衷情,秋风萧瑟是对落叶的株守。置身在秋叶渐黄的季节,相信秋风扫落叶,相信倚靠在冰凉的铁栏上感受落叶的凄苦,相信遍地落英遍地伤。又是落叶枯黄时,秋风落叶共消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