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依然在儿子的读书声中醒来,依然感觉到九月早晨的清凉。沐浴晨风,我在阳台洗衣。感赏由儿子的晨读开启的每一天。
儿子背起书包,装上水壶和三块饼干、一袋坚果。这些点心是为了安慰儿子两餐之间辘辘的饥肠。突然不知怎地,儿子谈到了自己用饼干换同学的豆腐干吃。先生立即说道:豆腐干里面全是防腐剂之类,怎么能吃呢?难怪你脸上痘痘又冒出来了些,是辣豆干吃的吧?儿子否认豆干辣,一旁的我赶紧又补一刀:这些食物之所以我们不买,是因为它只是零食,只能偶尔尝一下,不能一直吃的,对身体没好处,尤其会引发痘痘。而且味道太鲜,也严重影响正餐的食欲。儿子没吭声,我突然意识到我和先生又开启惯性动能,说了一堆令人厌烦的正确的废话!
其实,孩子们之间交换食物,是正常不过的事。所谓:隔锅饭香。哪个孩子不是以为别人家的东西特别好吃呢?我为何就没立即想到这点呢?
如果时间倒带,我会做得更好一点,我会共情他,对他说:和同学交换吃很快乐是吧?妈妈小时候也特别喜欢这样。只是有的豆干味道浓重,会影响食欲,也会导致长痘痘的。我想听了这番话的儿子自然会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想着自己学习了这么些时,仍然会不知不觉用惯性思维来思考来交流。平时,对于儿子的一些表现,比如:今天听写86分,总希望他能更好些,于是会脱口而出:还要加油哦!这些正确的言语却往往引发听者不快。对了,这就是以匮乏的感觉源点来认知事物,总是第一感觉:虽然不错,但还应该更好些。
那对于我们家长,对待事物的认知,对待孩子的实相,不是也应该更好些么?应该多加理解、尊重,多加引导、交流,而不是强加概念,说一堆让人在耳进右耳朵出的话语。
还应更好些,当这句话是个体的自我要求时,是向上的力量,是前进的目标。而当这句话是对他人的要求时,却往往不是给予力量,而是施于压力了。偶尔一次两次,关系亲密者会欣然接受,但每次都这样,任谁都不高兴吧?
如何将老师传授的理念活用,如何让为人父母的我们做得更好些,如何让孩子有自我要求:还应该更好些。那做父母的唯有不断学习了!
投射儿子平和愉悦,上课认真听讲、记好笔记并及时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不断收获丰盛,拥有成就感。有空多练习,不懂多请教。与同学愉快相处,与父母快乐交流。
投射先生身体安康,坚持锻炼,继续学习,不断提升能量!
投射自己坚持学习、不断积累;调和能量,顺其自然。聚焦美好,收获更多美好。坚持锻炼,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