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个朋友交流,他说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一个教育者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应该羞愧难当。
这让我想起来前年,我和我的一位贵人结识,其缘由就是他在教育自己孩子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后来做了很成功的补救。
应该说这这补救,对我的这个贵人价值连城,他记录了十几万字吧,我当时没有认真的统计,反正我看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做了思考。
应该说是关于自然教育的具体化尝试,在他六年的时间里,从孩子上网到孩子厌学,再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他帮助孩子,也帮助了自己,让家庭教育离开了教师这个身份,他做回了一个成功的父亲,这是一次很具探索性的经历。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教师应该如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许多同行在这里都有一个心结,就是必须要保证自己的孩子是足够棒的。
否则便有失落,用他们的话就是,做教育的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很苦涩也很悲催,焦灼感和失落感聚集在一起。
于是就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因为任何情绪都会传递,把事情带入更大的悲剧,这就是思想认识的一个误区。
换一个角度来想,一个成功人士的孩子就一定成功吗,那么马云的孩子至少得是李嘉诚,或者比尔盖茨,要不就是没天理。
同样道理,我们的孩子就至少做一个老师,做农民就不行,在城市发小广告送快递也不行,这是哪门子道理。
我们到底是要我们的孩子幸福,还是要他们做我们的面子,两个独立的人,如果说有关系,顶多是相互温暖和走进一个亲密相连。
教师子女又怎么了,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淡定一点,说到这里我忽然害怕起来,如果说做教育的都要有一个成功的孩子,那么我们做家庭教育的呢。
这让我想到另外一个故事,一个很有教育成绩的女老师,还是学校里的领导,他的孩子却很差,为此他抓狂不已。
但是后来他看了一本书,认为孩子和自己只是一起行走相互温暖的关系,就像孩子没有办法决定老子一定是谁谁,自己一定要出生在什么样的家里。
我们也不能要求孩子,能够接受一个并不完美但很真实的生命,如果能够接受,就可以享受这样的幸福,体验到更多不一样的东西。
于是,上边的这个母亲选择了接受,孩子学习不好,他笑笑说没关系,孩子沉迷于手机,他依然笑笑说没关系。
后来孩子要退学,一个刚上八年级的孩子,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学完,但是他还是接受了,并且像原来一样,把孩子带到外面告诉别人这是他的孩子。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都很淡定,始终在告诉孩子,这没有什么,因为孩子还是他的孩子,虽然很多事情不可以改变了,但是这并没有什么。
现在,那个孩子学了汽车修理,因为初中没有毕业就开始了,所以修理技术棒的超乎想象,别人家的孩子都去远方上了大学,这个孩子却始终和他的母亲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