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打虎亭汉墓
离开郑州去少林寺,坐公交去长途汽车站。可笑的是坐公交也坐反了,没办法只能坐到终点站,又原路返回,到了汽车站,分别和两辆都去往少林寺和龙门石窟的车主讨价还价,最终选了一辆,以15元价格成交,坐车出发。
车向西南而行,过新密县城在城西一叫做打虎亭的村子驶入,在一处景区门口停下。此时才明白,这车是旅游车,沿新密一一少林寺一一洛阳龙门石窟一线旅游行驶。女导游带领大家下车,穿过石人石马的甬道,在售票处停下,女导游讲,这是国内最大的汉代古墓,是东汉弘农太守张伯雅和他夫人的墓,是六十年代村民垒猪圈取土时发现的,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我没买门票,随大家伙在导游的带领下开始参观,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两个封土堆,一大一小,高约十来八米,西边大的是张伯雅的墓,东边小的是他夫人的墓。首先进的是大墓,通过墓门,墓道台阶下行十几米,墓壁是大青砖,墓顶是拱顶的大青石,全部刻以精美的图案,给人以瞬间穿越的感觉,辅以现代照明器材、栏杆、保护墓壁和墓顶的玻璃,方便人们观看又不失能够尽最大可能的保护地下文物。过了第一道门是前室,相当于客厅,过了第二道门是中室,相当宽敞,四壁全是大青石磨平后的石刻画像,阴刻出东汉时期的待客礼仪、生活细节等,内容十分丰富,尤以“制作豆腐图”最为引人注目,有四个耳室,分别是祭台,厨房,马厩,酒窖,祭台上摆放着祭祀用的器皿,多为陶瓷和铜器,庖厨室象征了墓主人生前的厨房,画像石上雕刻有杀鸡、宰鸭、宰牛、宰猪、负薪、烧火蒸煮饭菜、汲水、酿酒等画面,马厩室刻画有车、马,及出行等等,酒窖室刻画有酿酒制酒及存酒过程。后室是放置棺椁的地方,导游小姐讲,当年考古专家发掘古墓时,里面已遭历史上数次盗掘,棺椁尸骨无存,陪葬品洗劫一空,现在的棺椁是仿制品,是仿制马王堆汉墓制作的。导游小姐指着墓顶的几处痕迹说那就是盗洞,(现已让专家用砖石封死),又指着地面一处说,当年挖掘时,发现这里有两具尸骨,旁有一碗,碗里还有灯稔,经鉴定是宋代的,很有可能是被上面的同伙见财起异遗弃在下面饿死闷死的。
出了1号墓,又来到二号墓,二号墓是张伯雅夫人的墓,距1号墓数十米,构造和1号墓差不多,规模略小些,区别在于墓壁前者是石刻,后者是壁画。壁画是在大青砖外涂抹的那层白粉墙面上画的,五颜六色,各种图案,壁画艺术水品之高,令人赞叹,仕女、宾客、主人、奴仆,各种场面栩栩如生,尤以“车马出行图"“宴请百戏图"最为宏大精美。墓顶一处壁画为“相仆图",两个壮汉束发赤膊,作相仆状,这更加证明了岛国的相仆源于中国。
游览了1个多小时,出了景区,坐上大巴,向目的地少林寺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