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飞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人生,小满长乐,方是圆满。
人生最高境界,就是人生小满,是一种心态,清丽而静,和润而远。
每逢小满,毕业生们也都即将离校,也会在校训墙下留下青春珍贵的合影。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我们淮工的校训,也是不断激励一届又一届淮工学子走上工作岗位上时刻铭记的话。
校训源自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穿透云霄、掷地有声的铿锵誓言,用一生诠释了它。
作为总理故乡高校的毕业生,更应铭记,浸润其中,成为眼中不灭的追求。
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感恩父母、成就自我,在校训精神指引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离开校园,即将奔赴山海,融入生命的大江大河。
我们在得失平衡中,冷暖落差里,奔腾不息,滚滚向前。
小满是不足,知晓不足,才能更好的流动。
小满是励志,用心去爱,用力去行动创造。
小满是开始,胸怀天下,光而不耀,细水长流。
王海云
小满,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独特存在,不仅是自然物候的生动写照,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时代隐喻。田间的麦穗微微饱满,却仍留有生长的空间,这启示我们学习永无止境,知识的积累需要循序渐进。少年周恩来,在民族危亡之际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宏愿,以终身学习践行使命。即便后来投身革命与建设事业,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我,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校训,赋予了小满更深层的时代意义。它激励着莘莘学子,不能满足于当下的小小成绩,而要以天下为己任,在知识的海洋中持续探索。我们当以谦逊的态度,像小满的作物一样,虽有成长却不骄傲自满,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的目标,在求知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用知识的力量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冯云平
小满节气,名字如是,清丽而出,让人不知不觉中嘴角上弯。
小满继立夏之后,少许的炎热,伴有少许的清凉。小满节气时,田间植物,多数已花谢结果,处于日日饱满中,给人无限的期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总理少年时提出,含意深远而丰富。我校地处周恩来总理家乡淮安,学校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确立为校训,印刻在学校校门口的校训墙上。
校训墙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着光芒,传达着使命感和责任感。校训鼓励着每一位在校学子,努力学习,坚定不移追求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校训墙上充满能量的文字,恰如小满时节般,让人永存希望。希望在校训的激烈下,努力奋斗,勇往直前。
朱艳玲
小满时节,校训墙在薰风里泛着温润的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八个鎏金大字沐着夏风,与墙下即将远行的毕业生,共赴一场成长之旅。
校训墙是时光的刻度盘。初遇时,新生把懵懂理想刻进砖纹;而今俯身轻拭墙面,才读懂每个字符里都藏着成长的隐喻:它们是实验室里反复校准的刻度,是调研报告上不落虚言的数据;是实习时早到的十分钟,是团队协作中不推诿的担当。就像小满的麦穗,未到极致饱满却始终向着阳光,毕业生们带着未竟的求索,在校训的经纬里织就属于自己的经纬。
墙根的苔痕记录着晨昏:有人在晨读时把单词声种进砖缝,有人在月夜用手机电筒照亮考研笔记,连那被雨水洇湿的各式各样的大赛海报,都在墙面上洇成了青春的水墨画。小满未满,恰是成长最好的模样——不是功成名就的圆满,而是永远留一片空白给求知,留一份谦逊给世界,留一寸天地给尚未抵达的远方。
当行李箱碾过青石板路,回头再望校训墙,鎏金字在晚霞里泛起涟漪。原来真正的毕业,不是告别一堵墙,而是把墙上的每个字都长成了自己的骨血。此去纵有千般风景,心中自有一方天地,写满“真”与“诚”的永恒小满。
张涵
小满,五月将尽,天气微热,校园里的草木却愈发精神了。小满时节的麦子最需要养分,稍一懈怠,麦粒就会干瘪。青年人的思想也是如此,在这个将熟未熟的年纪,最需要精神的滋养,淮工的校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九个大字闪闪发光,也如小满时的麦粒一般,饱含着未来的希望。
想当年,那个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眼中看到的不仅是书本,还有整个民族的苦难与希望。如今,小满时节,麦穗低垂,大地正在酝酿一场丰收。而青年人埋头读书时,一个民族正在积蓄崛起的力量。这力量不在喧嚣的口号里,而在静默的书页中;不在浮躁的追逐里,而在深耕的坚持中。当无数这样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就会成为托举中华崛起的坚实力量。
安亚虹
小满时节小麦初灌浆,穗尖微垂,满而不盈、满而不溢。这自然的智慧恰似人生的隐喻:麦粒在风雨中积淀糖分,人生的哲思也需在岁月沉淀中慢慢领悟。此时恰逢毕业季,答辩后的学子们漫步校园,总有些未竟的梦想沉淀在教室的角落,未说尽的故事飘散在操场的风里。
但正如小满的麦穗懂得留白,辅导员也要轻声提醒:人生难得十全十美,不如将感恩化作前行的动力,让遗憾成为续写人生的伏笔。
淮工的校训墙,总在毕业季最热门的取景框。四年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铿锵誓言和“明德尚学 自强不息”的淮工精神,早已融入血脉,成为青春最鲜明的注脚。
当学士帽抛向天空的那一刻,校训墙上的大字在阳光下闪耀。走出校门的我们终将明白:读书给予的不仅是明德修身的底色、安身立命的本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以所学回报社会,以初心照亮征途,如同小满的麦穗,既饱含成熟的分量,又保持低垂的谦逊。这份“满而不盈”的智慧,终将在未来的风雨中,成为我们扎根土地、向上生长的力量源泉。
周彤
小满雨润校训墙,"明德尚学、自强不息"铭文苍劲如松。将熟未满的节气智慧,恰是学子奔赴山海时最熨帖的箴言。
这面墙见证四载淬炼:实验室里熬过的长夜,乡野间磨出的茧痕,终成职业选择的底气。
有人在机床前诠释工匠明德,有人在云端书写数字未来,有人守护绿水青山践行初心。小满教人知进知止:攀登科研高峰时存尚学谦逊,逐浪时代潮头时守自强定力。
砖缝里的凌霄花正攀向日光,如同青年永不停歇的脚步。带着这份丰盈未满的赤诚,去更辽阔的沃野拔节生长吧!
缪航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小满时节,万物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逐渐饱满,预示着收获的前奏。在我们的校园里,那面承载着厚重历史与辉煌未来的校训墙,在微风中静静诉说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铿锵誓言。
小满,寓意着收获的前夜,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正如同学们,即将从校园走向社会,从理论迈向实践,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在就业的十字路口,希望大家能够铭记初心,将校训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就业,是每位毕业生面临的现实考验,也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融合的桥梁。正如周总理所倡导的,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前途,更是为了国家的未来。希望你们在选择职业时,能够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之中,在实践中践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校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