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条来自硅谷的新闻:澳洲软件巨头艾特莱森软件要以将近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硅谷的Loom。
10亿美元放在如今的资本市场虽说并不是特别显眼,但这件事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Loom只是一个录屏软件,它没有其他任何功能。
是的,你没听错,一个仅能录屏的软件卖了10个亿。
那就奇怪了,许多电脑本身就自带录屏功能,而且市场上也有很多可以用来录屏的软件,但为什么loom可以卖10亿美元呢?
原来是因为它用起来非常顺滑,几乎把所有和录屏相关的场景都做的特别简单。而用户用起来越简单、越顺滑,产品就越有价值。
比如,loom不需要下载安装,只需要在浏览器安个插件就可以使用。
如果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loom不是定位于提供技术,而是服务场景。录屏功能非常简单,如果只提供技术那价值非常有限,所以loom就多想了一步:在什么场景下人需要录屏?可能是公司会议、可能是技术演示、也可能老师录课,他们录屏都是为了分享。
过去我们录完视频,需要先保存下来再用别的软件分享,如果视频特别大,你上传的慢,对方接收的也慢,非常影响体验。
而loom把分享功能嵌入到软件内部,录屏结束,视频就会同步在云盘生成。你可以通过系统生成的链接,马上分享出去。
还有反馈功能。当你把视频分享出去之后,你还能收到后续的使用数据。比如,已经有多少人观看、有多少人点赞,等等。
反馈功能是Loom最自豪的设计。他们认为,一个录屏行为的完整闭环,不是结束在录屏结束那一刻,也不是录屏分享出去的时候,而是在用户收到别人的观看反馈时。到这一步,才算是一个完整的使用闭环。
你看,安装、分享和反馈,围绕录屏需要的功能loom都有,而且把它们打磨的特别顺滑。当产品特别好用的时候,用户就不会再想使用其他产品,你就有了自己的护城河。你留给用户的顺滑,就是留给对手的阻力。
那我们在设计产品时,应该怎么让产品更加顺滑呢?
— 1 —
了解用户真正的需求
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亨利.福特
一提起了解用户需求,很多产品经理立刻就想到了做用户调研。
但就像福特说的,很多时候客户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你要透过产品看到他们的需求。
任何产品,都不是需求本身,而只是用来满足需求的工具。大多数客户都提不出“需求”,都只能提出他们认为能满足需求的,“自己设计的产品”。
所以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一定要明白:产品只是用户满足需求的方法,你可以多提问、多挖掘,反复设计,不遗余力的掌握用户真正的需求。
— 2 —
简化流程和操作
最近在读360创始人周鸿祎写的《超越好奇》,书中谈到他在把3721卖给雅虎成为雅虎中国区总经理的一段故事:
雅虎邮箱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电子邮箱提供商,拥有1.25亿用户。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产品,但是一段时间内邮箱业务一直停滞不前。
原因是雅虎邮箱当时实行的是所有的注册名ID全球共用,一旦@之前的用户名被注册了,中国用户根本注册不了。而雅虎中国邮箱相对于美国和欧洲市场开展较晚,这就导致许多中国用户尝试了五次都注册不了邮箱,造成了极大的客户流失。
这件事给周鸿祎的教训是:在做产品的时候,需要详细的把用户怎么获取产品、怎么使用产品的详细流程全都列出来。找出其中复杂、冗余或不必要的部分,并进行简化。
通过减少步骤、优化界面设计和提供清晰的指导,使用户能够更轻松地完成任务,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 3 —
不断优化核心功能
微信和支付宝是目前国内最流行的移动支付平台,他们都可以用于支付,但两家的核心并不相同。
微信的核心功能是社交和通讯,它的本质是一个社交平台。
支付宝的核心功能是支付和财务管理,它的本质是综合性的信用金融服务平台。
微信和支付宝都尝试过在对方的领域抢占市场,比如阿里想做社交、腾讯想做电商,但就是因为各自在核心业务上的绝对优势,才使得对方知难而退。
核心功能是用户选择你的最主要的原因,在其他功能上你可以不那么强甚至没有,但核心功能一定要完全满足用户需求。
2014年北京雾霾非常严重,小米空气净化器就在这一年发布,雷军在发布会上打了一个比方:“风扇里面挂三层过滤网,就是最有效的空气净化器。”大家以为他在开玩笑,其实他是以这种方式告诉大家,空气净化器最核心的部件就是风机和滤网。
但当时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绝大部分都是“公版”做的。所谓“公版”,就是在珠三角有一大堆公司,已经做好了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模具,或者是做好了套片,想做空气净化器只需要在外面套一个壳就行了。这就导致这些空气净化器“净化效果差,外观还丑”,所以不少企业会在“公版”的机场上再增加一些“噱头”来吸引消费者,比如加湿、检测甲醛、空气清新等。
但小米只针对消费者对雾霾的担忧,在风机和滤网上狠下功夫,除了把PM2.5(细颗粒物)净化好,其他功能一概不做。最终小米空气净化器发布后仅4个月,就击败了当时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获得网络口碑指数、品牌知名度、销量等多项第一。
就像一个人不需要样样精通,你只需要有一个受社会需要的核心技能,就可以生活的很好。同样的,一个产品不需要太多功能,它只要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就一定能在市场上站得住脚。
写在最后
之前看到过一句话,说的是普通产品经理、优秀产品经理和卓越产品经理的区别。
普通产品经理:只关注用户的基本需求和痛点,缺乏对用户深层需求和市场趋势的洞察能力。
优秀产品经理:能够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对用户行为和反馈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
卓越产品经理:更加注重与用户的互动和沟通,关注用户的体验和满意度,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回到loom的案例中,有人说一个录屏软件没必要做什么反馈功能,但我觉得这正是loom高明的地方。
当一个产品加入了社交属性后,会增强用户黏性、提高用户活跃度、促进产品传播、提升品牌形象,从而提升商业价值。
当然,你核心的优势必须是能更好的满足用户核心需求,围绕这个需求,把所有功能做的顺滑,就是你的护城河。
你留给用户的顺滑,就是留给对手的阻力。
推荐阅读:别听用户对产品的建议,听用户的需求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我们下篇文章见~
致力于为商业领域的从业者、管理者提供知识服务,帮助你实现个人成长和认知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