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我们有各种理由和动力来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的爱都是孩子需要的吗?记得有段时间,有个段子满天飞,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冷”,每一个当妈的在某种情况下都会有自己的固执认知,会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我们不仅会在行为上干涉孩子,更会在日常跟孩子的相处中,开启单频通道,用我们认为的爱语言方式来教育孩子,而这些爱的语言和方式,真的会让孩子变得更好吗?
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事实却是我们以爱的名义,做了很多爱孩子的事之后,引发一场又一场的家庭冲突,在这些家庭冲突中,不论是孩子赢了,还是父母赢了,最终都有一个人深受伤害。
在《P.E.T父母效能训练》一书中,作者归结出了12种跟孩子沟通的障碍,而这12种沟通障碍看起来都像是父母的爱,方式不同,都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
我把这12种“爱”归结为三类。一类是专制的“爱”,一类是温柔的“爱”,一类是专家的“爱”。我们先来看第一类专制的“爱”。
专制的“爱”是霸道的,也是最能区别出来对孩子不好的一种爱。它披着爱的外套,却会深深的伤害孩子,造成极其不好的后果,比如:
当孩子要去做某件事时,我们会直接给他一个命令,去指挥孩子如何做,更控制了孩子的自主权,例如:“我不管其他家长怎么做,你必须把院子里的活儿干了!”“不许那样和妈妈说话”。
当孩子决定要做某件事时,我们会告诉孩子如果他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然后警告、训诫、威胁孩子,例如:“如果你那样做,你会后悔的”。这句话就是我和老公最常说的。
当孩子做某件事时,我们会告诉孩子他应当怎样做,我们会以规劝、说教、布道的方式来“爱”孩子,我们会说:“你在任何时候都应当尊重大人,你不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表现。”
当孩子在试图解决一个问题时,我们会直接给出孩子建议或意见,为他提供答案或者解决方案:“我建议你跟老师谈谈这件事,等过几年再决定大学的事,去跟其她女孩交朋友吧。”
看,在孩子面前,我们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霸道总裁”,我们为孩子做那么多事情,却在忽视孩子自身的能力,让他们失去了自主成长的机会。当一个个巨婴出现,我们开始抱怨孩子的自私和冷漠,殊不知,这样的孩子就是最爱他们的父母,一手养成的。
每一个自私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事无巨细帮他做好一切事的“全能霸道”父母。
跟专制霸道总裁不同的是另一类“温柔”的父母,这类父母拥有的是一种温柔的“爱”,披着天使的外衣,却做着一样专制的事。
“小孩必须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大学的生活是你一生中最美好的经历。我在你这个年纪时,要做的事情比你还多一倍。”这些话熟悉吗?
我们面对孩子的为人处事,试图用事实、辩论、逻辑、见闻或者我们自己的意见来影响孩子;我们会对孩子做好的事情,做出一个负面的评价或判断:“那样是很不成熟的,是你没想清楚。”
如果孩子处理的不错,我们就会给孩子一个积极正面的评价或判断,表示赞同:
“嗯,我认为你很漂亮。”
“你有能力把它做好”
“我认为你是对的。”
温柔的“爱”披着美好的外衣,看起来一切似乎都很美好,但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偏差,比如我们会不由自由的给孩子分类,让让孩子感到自己愚蠢,让他感到羞耻:“看这儿,‘无所不知’先生。你变现得像个野兽。”
除了以上两种爱,还有一种“爱”看起来似乎是理智的,就是“专家的爱”。
我们的孩子做好一件事之后,喋喋不休的父母开始轮番上场,告诉孩子他做这件事的动机是什么?分析他为何做出这样的事,或说出这样的话;我们似乎是万能的X光机器,我们已经看透了他的心理,弄清了问题的所在:“你只不过是嫉妒同学罢了,你那样说是想烦我,你根本不相信那个。”
如果孩子搞砸了一件事,我们就会安慰、表示同情、安抚、支持,我们尽力使孩子好受一点,说服他摆脱不良情绪,试着让他的情绪消失,否认她情绪的强度:“所有的孩子偶尔都会经历这样的事,你那么有潜力,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学生的。你平常跟其他孩子都相处得很好”
如果孩子有了独特的想法,我们开始做“福尔摩斯”,来试图找出理由、动机、原因,寻求更多信息来帮忙孩子解决他的问题:“那些孩子有没有告诉过你,为什么他们不和你一起玩?如果不上大学,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如果孩子搞砸了一件事,我们变成了“好好先生”,会试图让孩子回避这个问题,让他远离这个问题;会尝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用开玩笑的方式转移话题,把问题先暂时的推到一旁:“忘掉它吧!我们都经历过这种事。你的足球最近踢得怎么样了?”
看看以上这些话语和对待孩子的方式,我相信大多数的父母都会中招,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儿子在8岁时候交了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是小区幼儿园园长家的孩子,比儿子大两岁,看起来成熟很多,俩孩子在那个夏天一起玩的很开心,总是相约在小区花园里玩耍。
有一天,我们发现孩子出门时候总会带一些玩具,再回来之后玩具就变了样,我们很好奇问孩子怎么回事?孩子说是好朋友的提议,提议他们交换一些玩具,交换彼此感兴趣但自己没有的玩具。我们仔细看了儿子带回来的玩具,惊讶的发现,这些玩具都很廉价,而孩子带出去的玩具都是比较贵的,质量很好的。
我们当时的感觉就是孩子遇到了一个心机很深的男孩,小小年纪就懂得权衡利弊,懂得循循善诱给孩子下套。于是,我们果断制止了儿子再跟这个孩子交往,并且开始追回之前交换的部分玩具。在这个过程中,儿子很委屈,也很困惑,他只想跟这个男孩子玩,并且男孩给他的玩具虽然很便宜,却也是他想要的,是他所没有拥有的;他更不懂什么是心机深?他也想不通,我们为什么那么生气?玩具多少钱买的很重要吗?
整个过程,我和老公轮番上阵,给孩子讲各种道理,分析这个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帮助孩子看清人的本质,最后又帮儿子做了决定:“从此以后远离这种人,再也不要做这么傻的事,不要再上当受骗了。”
看,我们就是这么为孩子着想,我们细心呵护着我们的宝贝,生怕他受一点点伤害,我们用自己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干涉着孩子的人生体验。
这些话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啊,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好呀!
但是,当我们对孩子说以上这些话时,我们常常会说到与孩子本人相关的信息。我们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会对孩子有很多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最终影响到亲子关系。我们每一次跟孩子的谈话,就像是拿着一块又一块砖,一步步的堆砌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每一条信息传达的都是我们对孩子的看法,而孩子的脑海里形成的就是我们如何看待他这个人的图画,一种看似建设性的亲子关系,实则是破坏性的。
当我们对一个抱怨朋友不喜欢她或不再跟她一起玩的孩子说:“我的建议是,你试着对吉妮好一点,那样一来她或许就愿意跟你玩了。”这句话的意思听到孩子的耳朵里,就会被孩子理解为:
“你不接受我的感受,所以你希望我改变我自己。”
“你不相信我能自己解决问题。”
“你认为这是我的错。”
“你认为我没有你聪明。”
“你认为我在做坏事或做错事。”
我相信我们都不会希望,而且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想法,但事实就是如此。
面对这种情况,书里告诉我们,回应孩子的感觉或是困扰的问题,最有效、最有建设性的方式之一是“门把手”法,或者说“邀请对方多说一些”。仅此而已。
当然在做“门把手”回应孩子时候,我们的回应中不包括倾听者本人的任何想法、判断或情绪,我们只做邀请和鼓励,让孩子分享他自己的想法、判断或情绪。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我们就开启了一扇沟通之门。
当孩子诉说的时候,我们的回答可以是不带任何意见的回答:“我明白了。怎么样?真的呀?有意思。”等等之类,切记不带任何我们的意见。
这些谈话邀请,会打开孩子的话匣子,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和孩子沟通,我们会把话语权交给孩子,我们在这个谈话过程中,保留了我们的个人情绪和意见。孩子在这个沟通过程中会感受到鼓励,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密,会敞开心扉,会倾诉他们的情绪和想法。更重要的是,我们传达给孩子的是接纳和尊重,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是备受重视的。
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做一个“门把手”吧,开启跟孩子的沟通之门,真正的开始爱我们的孩子。
如果你有以上问题,想了解更具体的做法,和更详细的解释,可以订阅这本书,带回家慢慢品读,认真实践。这本书备受推崇的家教经典,已经经过近几十年的使用验证与推广,不仅备受赞誉,更是在50多个国家举办了培训。
愿这本开创性的父母指导书,可以,让我们的家庭减少战争,让家庭的每一个人都少发脾气,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诚实守信的孩子,让我们停下惩罚的教育方式,让我们开始反叛的少年们,回到正轨上来。让我们最终拥有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让我们的家庭从此充满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