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生命都是独特且唯一的。
它有着自己的韵律与智慧——需要挖掘生命的潜能,人们才有机会与那个充满力量的自己相遇。
一个生命是否充满智慧,与他的心智模式息息相关。
心智模式即定势模式,是人们看问题、想问题的习惯方法。
了解心智模式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心智。
心智是生命的枢纽,充满了潜在的能量。心智的特色是活泼流动,不进则退。人类心智的精密度与复杂度特别高。
因此,心智的成长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心智是需要发展的。如果一个人的心智没有善加开发与利用,他的生命始终会沦陷于生活的困境中,内心无法安宁。
心智:是智商、情商、抗压商三者的结合。
智商(IQ),即认知——主要指的是学习能力。
1983年加德纳将IQ修改为多元智能理论,包含以下五种技能。
1、 身体操作
2、 空间伸展
3、 时间韵律
4、 语文理解
5、 数学逻辑
所以评估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认知),是需要从这五个方面综合考量的。
2014年我承接过一个心理疗愈个案。
当时那名17岁的孩子已经退化到不能正常走路,注意力集中不能超过5分钟等诸多症状。恳请我们家的老周参与前期疗愈计划实施(我需要他的男性荷尔蒙,给到整个疗愈磁场的能量支持)。
老周当时匪夷所思:训练孩子走路怎么会如此的困难(1年多的时间)?如果是动物的训练,也早已形成了条件反射呀?
每次孩子忘记的时候,他很有挫败感,常常不由自主地感叹:我终于知道“邯郸学步”的故事是真实的。
其实当时为了避免家人的恐慌,我并没有坦诚告诉家人,孩子疾病的严重性。
孩子许多功能的丧失,实际上是他的心理问题,导致了大脑神经回路的退化所致。
而我们的治疗就是从身体操作入手,重建他的心智。看上去最困难的就是教孩子走路,实际上是通过行为训练反复刺激,修复他的神经——所以困难是必然的。他的神经修复了,行为动作自然会协调。
情商(EQ),指的是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基本人际交往技能包含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联系能力(记住事物的细节与关联)和分析能力。
情商也是通过训练而后天获得的。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
1、 构建自信
2、 培养好奇心
3、 扎根自制力
4、 发挥自主意识
5、 沟通能力的训练
6、 建立人际关系
7、 了解合作的艺术(中国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短板)
抗压商(AQ),亦称逆境智商,是面对挫折的处理能力。
良好的抗压能力来源于反思与自省,属于意志力的范畴。培养意志力像练内功,是一个持久累积、缓慢爆发的过程。
自制与坚持,是意志力的核心。因此,所有的贵族学校,必有“受苦”课程。
女儿小学,就读我们当地的“贵族小学”——实验班。
他们理论课的时候,可以坐着、站着而不受拘束;每天下午有兴趣爱好课程;外教老师亲切博爱同时充满睿智,对待孩子们的自由提问,老师们尽可能的只是引导孩子思考,帮助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四年级的时候,女儿回家和我分享班级里发生的一件事情。
许多同学们一致认为:某位同学“偷”了另一位同学的东西。
我问女儿:“你怎么看?”女儿说:“对于这种没有确凿证据的事情,还是以不猜测为妙,因为一切皆有可能。而且偷窃可是一个特别严重的不良行为,尽量不要轻易给一个人贴上标签,会给他的一生留下阴影。”
是的,我们切切不可根据一个人的行为,贴上“君子或小人”的标签——因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在变化着——这是一个很理性的哲学思辨思想。
女儿十岁那年军训回来,晒得又瘦又黑。生活习惯却有了一种自我要求和自我审查的作风。
她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然后找到我:“妈妈,请您到我的房间去找找茬,看还有哪些地方不到位。”
女儿反复给我讲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的故事(我也装作不知道,听得津津有味)。她告诉我,在她练习站岗的时候,即使蚊子咬她,她最终也可以用意志力战胜困难,做到丝纹不动。
意志力是一种能力。当一个人能够忍受无法补救的所有不测——他一定会成为强者。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人矫揉造作、装腔作势、自怨自艾。更不是要把其他人比下去,以证明自己聪明。
教育是让人的心智由愚钝转变为聪慧;让人的心灵表现出一种较高的格调;让生命呈现出一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盎然生机。
孩子在最初入学时都很聪慧,但是随着应试教育的深入,他会失去聪慧、失去学习的兴趣与喜悦,同时也会失去生命力——因为他失去了右脑的功能。
我们的右脑掌管着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象、灵感、顿悟等。右脑开发是激发生命潜能的关键。
如果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简单的灌输,这样会养成孩子因循守旧、思想僵化的心智模式。
我们每个人的思维,出生的时候是有无限可能性的。但是随着父母和学校的教育,一些标准答案会在我们的大脑内部形成一道道固定的思维轨迹。遇到相同的问题,我们首先会想书上怎么说的,前人的经验是怎样的,或者在自己的过往经验中寻找现成的答案。
虽然常常有效,但由于受固定思维影响,人们开始很少表现出创造性了。
传统的教育把我们每个人变成了制造者,而不是创造者。
制造者和创造者的区别在哪里?
制造者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做事,用最少的力气制造出最大的成果。
创造者是个到处玩耍、探险的人,他也许并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方法,所以他在不断地寻找各种不同的方法。也许他会走错,但不论走到哪里,他总是能够从中学习,他的生命也因而变得越来越丰富——也因此能做出别人没做过的事情出来,从而拥有了创造性思维。
未来已来。
信息时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们看下面一张图。
画面的上部分是个尖顶,代表的是创造性工作。如:研究、开发、设计、销售、全球供应链、管理等之类的工作——大部分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做。
画面的下半部分很庞大,主要是依靠人力和机器完成的工作。大部分由发展中的国家在做(如中国等)。
我们站在什么样的位置上?这幅图给到我们的震撼和警示不言而喻。
我想大家现在应该开始明白:国家为什么提出大众创新的战略目标了吧?
因为我们再不创新,就会惨遭沦陷。
21世纪,让我们转变心智模式。让科学的训练为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插上翅膀,飞得更高更远,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