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刷到电视剧《家有儿女》的一个片段:
一个阿姨问小雪是不是在屋子里用功学习,小雪说不是,有时候也会看杂志,然后阿姨顺势问小雪能不能把杂志借她看,然后小雪直接就拒绝了。
小雪干脆利落地拒绝,让刘梅和夏东海偷偷给女儿点赞。
这一幕就像一面镜子,把我们大多数人的真实想法照出来。明知道自己内心是想拒绝的,但说出口的却同意。
想想我们为什么不敢拒绝别人对你提的要求呢?无非就是我们害怕这段关系会变得淡了,尴尬了。
说到底,我们要维持的这段关系就像一个易碎品,稍微不小心就碎掉,所以我们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去维持。
在一段关系,如果总是需要你委曲求全的,那么不要也罢。用自己的不愿意,去满足别人的要求,本质上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伤害。
当你学不会拒绝别人第一次对你的求助时,那么接下来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等你不堪重负的时候,别人还会倒打一耙说句:你这人怎么这样,真小气。这话让你恨不得回到从前,给自己一巴掌,让自己清醒一点。
心理学上有个“讨好型人格”概念:把自我价值建立在别人评价之上,用不断付出来换取“被需要”的幻觉。
但任何需要靠消耗自己才能维系的情谊,本质上都是一场慢性损耗。你帮同事加班到深夜,他升了职却连句感谢都没有;你借钱给亲戚救急,对方几年不提还,一提就翻脸。经历多了你就会发现,真正的稳固关系,从来不是靠委曲求全去维持的。
别人对你提的要求,如果你不想去做,直接大方拒绝就好了,不必要去想什么理由借口。一句“我不方便”“我没空”就已经足够了。
真正好的关系一定是有利益存在的,不管是金钱上的利益,情绪上的价值或者是其他的资源价值。只要你能提供别人需要的东西,那么即便你拒绝别人的要求,别人也不敢对你翻脸,因为你有别人需要的东西。
真正想找你帮忙,绝对不会让你白白干活的,要么给你金钱上的酬劳,要么给你其他你需要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关系一直健康并且长久。
想要活得开心,我们需要跟随自己内心的感受。不管是亲情、友情、爱情都不是靠你单方面的付出来获取的。
学会把关系“袪魅”,我们才能真正筛选出在意你的人。真正在意你的人,不会因为你一次拒绝就转身离开;会离开的,本就只是把你当“便利贴”而已。学会说“不”反而让自己远离消耗的型的人脉。
所以,下次再有人理所当然地伸手让你帮忙的时候,请记得小雪那句爽利的“不行”。
当你不再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感受之上,你会发现:世界并未因此疏远你,反而开始对你和颜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