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小楼一夜听春雨 》
作者:夜雨一江
这连续不断地春雨,嘀嘀嗒嗒下了一个多星期,真叫人有点受不了。
年刚过,这放松的心情没还原,似乎又紧缩了起来,唉,这春雨绵绵,让人百无聊奈也。
昨晚,我早早地就上了二楼,真有那“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感受,先上网好一阵,再看书又一阵,接着上床开电视一阵,也许是我住的是顶层,那小窗外的雨滴声,即使是打开了电视仍声声入耳,没法,终于在更深雨浓之时进入了梦乡。
早起后,第一声入耳的还是那嘀嗒的雨声,拉开窗帘,只见细雨濛濛,天空一片灰暗,我几乎要骂出来:“这上海的鬼天气!”。
望着窗外,雨像绢丝,又像是一团湿漉漉的烟雾,远近的景物都被迷蒙的雨雾笼罩了,眼前的世界被封锁在密如珠网的雨丝中。往远处看去,街道、楼房、行人,都只剩下了有些模糊的轮廊。眼前的景象,让我独立良久,忽然,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境油然而生。
是啊,我烦春雨,简直是烦的没有任何道理,岂不知“春雨贵如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难怪,我与古人的情趣相差太远,该骂的是我了。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这首诗,是宋朝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六十二岁在临安所作。诗句写了江南的春夜,通过杏花春雨表现了临安的独特风光。其上下句不是孤立写两事两景,而是互相承接,写事物的前后关连,在诗律中称之为“流水对”。正是这一夜淅沥的春雨滋润杏花开放,明朝小街深巷才有杏花叫卖。此联意境清新,富于美的意蕴,但联系全诗看,亦有情春感世之意。故清人舒位《书〈剑南诗集〉》云:“小楼深巷卖花声、七字春愁隔夜生。”
放翁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清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 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
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
李商隐也有“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正如又一首古诗所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我在默默的想着,也许这场潇潇的春雨过后,山当青了,水当绿了,那汩汩流动的溪水,会愈发湍急秀丽起来。
绵绵春雨把大地染绿了,软软春风把河水熨暖了。在春雨的滋润下,麦苗会长得更翠绿,油菜花儿会开得更金黄。忽然间,我那焦灼中忧烦斜斜而去,在雨丝的飘逸中,我算是读懂了春雨的似水柔情,感到有一种无言的美丽在眼前。
想到这儿,我连忙转身下楼,抄起一把雨傘,走进了雨雾中。顿时,一阵清新凉爽的感觉渗透全身。初春的雨滴是冰冷的,可空气中却有一股湿润温暖。
春雨仍潇潇地下着,小区路边柳树上的枝条朦朦胧胧有了一层淡绿的色彩,雨水顺着树尖滴下来,变成了一串串水雾,那景致就好像是一幅中国画。园圃地面也湿润了许多,小草似乎散发出一种淡淡的雨香。我的心情也好像被雨水清洗了,一种明朗、欢愉的情绪在滋生蔓延,甚至传遍周身。
透过绵柔如烟的雨纱,望着那些打着伞、匆匆上班的行人的脚步,我心里不由自主地感叹:有春雨的日子是温暖的日子,有春雨的日子是希望的日子。
是啊,这绵绵的春雨不仅送来了浓浓的绿意!这绵绵的春雨还送来了明天的希望!...... 春雨真好!春雨真美!
2010,3,5,于上海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