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一次机缘巧合,我与一家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三年的合作期里,双方配合默契,彼此认可。合约期满后,老板诚挚地邀请我加入公司管理团队。初入团队时,我满怀热忱,一心想要助力公司长远发展。在撰写企业文化文案时,我广泛汲取优秀企业的文化精髓,结合公司管理层级断层的现状,融入前沿管理理念,期望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帮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其中,我特意将“成就他人而成就自己”纳入企业文化,希望借此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实现员工与公司的共赢。
然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运营中的问题逐渐显现。公司业务集中在贸易和基础工程施工领域,团队成员学历普遍偏低。我精心构思的企业文化,对他们来说过于抽象,不仅无法引发共鸣,还因为脱离实际工作,让大家敬而远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板凭借独特的个人魅力,推行情感管理。平日里,他对员工关怀备至,在一定程度上凝聚了团队力量,推动了业务发展。
但老板能力过强,在管理过程中未能领会“成就他人而成就自己”的真谛。工作中,他习惯事必躬亲,忽视了员工能力的培养,导致员工成长空间受限。久而久之,有能力的员工因看不到发展希望,纷纷离职。人才的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稳定运营,也让我对公司的未来深感忧虑。
意识到问题后,我逐渐淡出公司管理,开始深刻反思。这次经历让我认识到,企业文化并非一成不变,必须与企业的业务类型、人员结构高度适配。对于以实操为主、人员学历层次多样的团队而言,过于理论化的文化不仅难以落地,还会拉大与员工之间的距离。更关键的是,企业文化需要管理层以身作则,否则只能沦为一纸空文。
以这家公司为例,贸易和工程一线员工每天都要应对市场和工地的突发状况,他们更关注实际利益和工作的便捷性,对抽象的文化理念缺乏理解和接纳的动力。我制定的企业文化,过多地侧重于精神层面的理论,脱离了他们的认知和工作场景,自然难以获得认可。
反观那些成功打造低学历团队企业文化的企业,其文化理念往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例如,某工程公司将企业文化提炼为“安全第一、按时完工、团结互助”。这些口号与工人的认知和工作需求相契合,便于记忆和找准适配点,激活文化力遵守。公司通过班前会、工地宣传栏等多种渠道,不断强化这些理念,让企业文化真正融入员工的日常工作。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有效的管理不能仅依赖书面条文,更要关注员工的实际需求,贴近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这次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此后,无论是制定企业战略,还是参与团队管理,我都会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再盲目追求精神层面的理论,而是致力于打造贴合实际、能引发员工共鸣的管理方案,让企业文化真正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