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几个人一起走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其中一个人说:XXX活成了我想要的样子。听到这句话,我不禁想:什么是你想要的样子?为什么她能活成你想要的样子?既然是你想要的,为什么自己不去实现呢?种种疑问,最终还是不得而解。但是我想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在用别人的标准过自己的生活。
我们一个人可以有很多身份。首先,我们是学生,所以我们要做学生该做的事情,学生的标准让我们不能够去触碰一些事情,同时我们也是子女,子女的身份让我们不能做出一些逾越界限的事情,接下来我们可能是哥哥姐姐,这样的身份让我们面对着弟弟妹妹的时候只能表现出友好,否则你就不是一个好哥哥好姐姐。但其实最重要的也是经常被忽略的就是是:我们是人。作为一个人,我们应该有自己基本的诉求,但这种诉求总是在一些标准下被抑制了。
生活中很多人做事情更多的不是关注自己应不应该做,而是我做了之后会收到什么样的评价。
记得大学一个室友,人长得很漂亮,可以说是班花的那种。当初女生部部长下寝宣传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姑娘,但是由于她性格笔记安静,最终也是没有加入女生部。这个姑娘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事情之前一定要问一句“我这样做好不好啊”。小到今天穿什么衣服,大到去做一个决策。最典型的一件事情是有一次早上在我们全寝的意见之下她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去上课了,那天她还特意涂了口红。结果到了班里,班上一位同学看见之后玩笑性的说了一句:XX,你的口红真难看。就是这样一句话 ,这个姑娘就把她身边的人都问了一遍:这个口红真的不好看吗?得到了别人肯定的答案之后,她才稍微安心一点。下午上课的时候硬是把口红擦掉了,还说了一句:上午谁谁谁说我口红不好看,那我就不涂了吧。如果要是自己就不想做,这件事情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因为别人的一句不好看就作出这样的行为难免有些让人不能理解。
再说现在室友专业的一个同学,每次只要是帮助老师做事情,一定会穿着老师喜欢的衣服,按照老师喜欢的打扮去见老师,见面的时候也会用老师喜欢的礼节与老师说话。要是给老师回复消息,也一定会问:我这样和老师说话好不好啊。不仅在对待老师的时候如此,在面对同学的时候也是如此。如果有同学说她穿的衣服不好看了,一定不会看见她穿第二次,说她的发型不好看,那个发型也就仅会出现一次。就是这样一个时刻在别人的标准中生活的姑娘,最后还是没有得到更多人的喜欢。
其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总是在别人的标准下过自己的生活。在真正的大是大非面前,我们坚持标准是值得提倡的。或者在面对有绝对标准但是我们却不懂得的事情的时候,寻找专业人士来确定一下标准也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按照别人的标准去做,那自己的思想在哪里呢?
就像上面提到的,就连穿衣服、说话都要按照别人的标准来做,那自己的标准又是什么呢?难道自己的标准就是服从别人的标准吗?
无论面对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一个标准。就像今天你穿了一件非常保暖的衣服出去,别人说你穿的好厚啊,难道你就要以为这个而脱掉自己的衣服吗?这个时候你的标准不应该是别人对你穿着的评价,而应该是自身对温度的需求。
除了一些正式的场合需要一定的标准,其余的标准几乎都是自定的,也都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喜好都不同,面对着别人做的事情就会有不同的评价。今天你看了一部很悲的剧,并且边看边哭,有的人可能会说你是真性情,但是有的人可能会觉得你矫情,难道你还要因为这个以后再也不看剧了吗?
所以,不要把自己限制在别人的标准中,但是并不是说做事情可以不考虑别人。我们需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但绝不意味着别人的标准是我们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唯一准则。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态度。别人的标准我们可以参考,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方向。别人的标准可以让我们的方向更准确,但不是方向的绝对掌控者。
所以,有一点自己的标准,给自己一个方向,在自己的标准中前进,按照自己的标准做事,活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