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育者其实都是优秀的“骗子”!
今日在某一个公众号上读到一篇文章,相关教育。
作为教育者,尤其是教师与家长的双重角色,在过往的教育实践与亲子相处中,感悟与应用的意识或称作为理念,与作者是不谋而合的。依稀还记得,多年前的一次学校工作分享,自己也谈到了这样一个观点:教育,是需要一定的“谎言”或“骗术”;教育者,无论是老师,或是家长,应该适时地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骗子”,越真实越真诚教育效果就越明显,尤其是对于小初高学生而言。
世人都知晓一个真实的教育故事:一个世界级的大骗子,叫罗森塔尔,他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有一次他到一个学校,随便挑了十几个孩子,硬说他们是天才,结果八个月后,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真的发现这些孩子进步明显,慢慢变成了天才。这个骗局后来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期待效应”。
几乎任何一个学教育的老师都知道这个故事,或这样一个“骗局”。可惜的是,很多时候,家长和老师知道这个骗局,却因为自己长有一双“慧眼”,不能睁一眼闭一眼,而把孩子身上的问题看得清清楚楚,或秉持一片“真心”,有一说一,心里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表达,最后将孩子一步步推到了自卑或放弃的边缘或困局。
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很多时候是极具“骗术”,极具优秀教育者潜质的。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后,无任何知识技能,无任何掌控自己的力量。这时,他们的内心充满着恐惧,唯有用哭声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这时爸爸妈妈成为孩子人生遇到的第一个骗子,他们会不断告诉孩子,他是天下最聪明的人,他是天下最漂亮的人。即使孩子讲话口齿不清,家长也会说孩子越来越进步了,即使孩子只能往前走一步就跌倒了,父母也会竖起大拇指说孩子太厉害了。
正是在这种骗术下,孩子找到了学习、成长、改变的动力,向着完善自我的方向前进着。其实,一无是处的孩子是因为被父母骗得认为自己是优秀的,他才真的慢慢成为优秀。反之,当父母不断告诉孩子他不够优秀的时候,其实他们也是个骗子,只不过把孩子骗成了一个不优秀的人而已。
曾聆听过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的讲座,他说起与女儿的相处和教育之道,那即是褒扬,甚至是无原则的,夸张的。而女儿从小到大,就是在父亲坚持的赞许与鼓励下,或许偶尔完全是“违背良心”的褒扬,一点点地变得自律,变得自信,变得优异。他将此法运用到夫人身上,也是百试不爽,效果明显。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心智并未完全成熟,个性尚待构筑的小初高学生呢?
善意的教育“谎言”或“骗术”,在许多时候它就是教育的一大武器。在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的确,我也是深谙教育与骗术的内在逻辑关系,也熟练运用此法唤醒了许多的孩子从迷茫中走出来,在自卑中寻找信心,在低谷中看到希望,在怀疑犹豫时选择坚定,在起伏跌宕时稳定状态,最后在年轻的成长道路上,少走了弯路,走出了困境,找到了方向,实现了梦想,成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我的一个学生,十七年前的学生,现在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大宝就读小学二年级了。偶然的机会,去年我们取得了联系,她也专程赶到了我现在的学校,只是想再次见见面,聊聊天。回忆往昔,谈及过往,她一直充满着感谢,因为我对于她的欣赏与期待。
那时,一年班龄的我,带的是一个文科普通班,四个实验班将一批高一成绩优秀的学生纳入其中,其余学生均分为四个平行普通班。所以,就那个年代学校的高考成绩而言,普通班最终能考上重本的机会微乎其微。老师们心知肚明,家长们知道,学生们也知道,他们的目标就是普通本科。
多年以后,她深有感触地说道:“老师,其实我们都知道,当时我们的目标就是力争普本。但是,是您坚定地告诉我,用两年(高二、高三)时间的努力,我同样是可以考上重本,与实验班的同学一样,只要你自己坚信,只要你坚持努力,因为你具备那样的潜力,那样的能力,那样的态度!老师是百分之百的相信!当时,我还记得是第一次月考后,你把我叫出去在走廊上与我说的!”
我是记得与她说过类似的话语,虽然我日后也与许多的学生讲过类似的话,同样的真诚,同样的坚定。
她继续说:“老师,您知道吗?刚开始我是将信将疑的,虽然第一次月考成绩有较大的进步,但在年级中而言,依然是微不足道的。但你一次次地与我说,与我分析,给我鼓励,慢慢地我真是觉得我是有机会的,成绩也是渐渐地赶了上去!高考最后考得非常不错,也如愿地上了重本,去了自己满意的学校!”
“高考的逆袭与信仰,不仅仅帮助了我在高中的学习,后来在大学,在工作中,我也经常想起您对我的鼓励、信任与期待,有时候莫名地就会自信起来!许多年来,我一直认为我当时是真的有那种突破的能力,直到我自己生了孩子,成为母亲之后,我才渐渐明白,或许我并不是那么优异,只是老师您,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在给予我信心、希望和努力的力量!或许,你跟许多你的学生讲过同样的话,善意的引领着我们学生进步成长!”
十七年的那个文科普通班,有五位学生上了重本,其余同学全都达到了普本,而与之比较,平行班级的许多学生都只上了专科。我记得,这是我的第一届高考,虽然结果上不如实验班的耀眼璀璨,但暑期的总结会上,学校还是选择了我作为高三班主任发言的一员,在全体教职工面前分享。
是的,无论是当年的那个普通班,还是日后的每一届班级,我跟众多的学生讲过类似的话,真诚而又坚定,饱含情感,说服力十足。但我更见证了,在一次次的善意的“期待与希望”中,孩子们内心被触动,内驱被激发,行为被调动,在最容易走弯路,起伏不定,放弃逃避的年纪选择了砥砺奋斗,选择了追逐梦想。
所以,教育,其实需要足够的善意的“谎言”或“骗术”,有时言不由衷,有时略显夸张,有时看破不说破,有时演技来个大爆发,未尝不可。它远远高超于类似“你实在是太笨了!你实在是太差了!你实在是无药可救!所有的任课老师都认为你就是一颗老鼠屎!你是班级里同学最不喜欢的人!”等等如此直白的“真心话”。
不管你是否相信“谎言”或“骗术”的力量和奇迹,反正我是信的,并且会一直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对象,适当的情景,坚持与完善着自己的教育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