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268:勤奋的意义

今天是2022年12月21日。

从小,老师就教我们说学习要刻苦、要勤奋。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这些老生常谈的深入人心的话语,早已将我们镌刻成了我们如今的样子。那便是,对学习没有产生真正的兴趣,没有内在的动力,全靠外因的诱导。



这样的情况延续到了工作中,有时看学生的学习完全要靠老师的夸赞和奖励,便觉得自己还是没有走出小时候的老师的那些模式,即使明知那时的老师做得不够好,很遗憾还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版本。

直到读到吴非的书,才恍然大悟。我们的传统文化讲的“天道酬勤”或许是我们的文化基因里的读书因子并不够强大,还需要格言来激励;抑或是懒惰的习性太常见,所以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从来就重视读书的国人,讲究耕读传家,在谈到读书时却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明显,读书需要反复涵泳方能掌握精髓,从这一点上来讲是无可厚非的。只是,如若遇到书呆子苦行僧般的坚持,真读100遍恐怕也未必能理解“其义”。

众所周知,读书重在领会,而非背诵。那么,读书方法上,知道“善于”比“勤于”更重要。我们提倡乐在其中而不是刻苦,提倡激发内在兴趣而不是光靠外因诱导,所以,教师应当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而非简单地给你一朵小红花。

多年的一年级数学的教育教学,我发现小的时候,更需要来自老师的正确的领航。我们也教学生勤奋,因为勤能补拙是良训,毕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分辛苦一分才。与此同时,我们更要告诉学生,勤奋是学习的必要态度,在此基础上,找到学习的乐趣,收获读书的快乐,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勤奋的上限是优秀,那么擅长的上限才有可能是卓越。当然,勤奋本身就是对学习的褒奖,这也是通往优秀的路径之一。

有人说,就大多数人的勤奋程度而言,根本轮不到拼天分。勤奋是优秀的必由之路,天分才能让人走向高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