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凌晨的一个人的房间里。
书桌的灯光温暖的摇曳着,我盘坐在铺在地上的榻榻米上,手边是零散的书签,随手记录的卡片,以及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瓶装香氛。
我喜欢鼓捣这些。搜集整理书签看书签上的文字,还有自己平时阅读零碎记录的小卡片,有时是当时的读后感,有时是书里一段经典的句子,有时只是某一时刻突然冒出来的想法。还有很多自己买的别人送的以及买其他东西随赠的小样香水,一瓶一瓶的闻,给喜欢的味道做标记。有的像话梅的味道,甜甜的,有的像刚沐浴后的感觉,很清新,还有的像迷失在了花园的角落,芳香馥郁。
一段时间会有一首喜欢的歌,在播放器里不断的单曲循环着。
这一时刻总会觉得生活很美。在独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做着喜欢的事,沉浸于其中忘记了时间。
整理完书签后看了一部电影,剧情煽情处使我潸然泪下。其实没那么喜欢看电影,但却不定期的要去电影剧情里找一点“情绪”,不论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因为长期做交易,锻炼自己习惯性隔离了情绪,有时会觉得自己没有情绪波动冰冷得像一个机器人。遇见开心的事也会笑,那种快乐也发自内心,但却始终觉得那个人不是自己,而我像一个旁观者只是在看着她的快乐而已。
人格解离。
一度严重的怀疑自己的症状有“人格解离”的表征,但老师却一口否认,说我只是过于理性而已,而这可能确实完全来自于我从事行业的原因。
我尝试去平衡,却始终难以找到那个平衡点。好像唯有曾经他出现时,让我有过短暂的感知情绪波动的能力,那个时候他一句话一个举动就可以左右我的情绪,而且体验感强烈而真实。但当他淡出我的生活之后,情绪又渐渐开始隔离,极致理性的思维很快的再次回归。
从前没有去了解过自己,内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也从未探究过。这一两年经历太多后开始了自我内在的探索,才发现并感知到了这一系列内在的情绪变化。我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好的是几乎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够真正伤害到我,影响到我,因为一个隔绝了情绪的人是“钝感”的,不会去揣摩别人的话什么意思也不会认为别人对我做什么行为不妥,永远觉得说话就是字面意思,别人对我做什么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动机,别人做什么一定有别人的原因。但不好的是,常被诟病太过于“冷漠”,难以感知自己的情绪因此也难以感知他人的情绪,很难根据别人的行为表现出他们想要的“感动”或“动容”“伤心难过”等等诸如此类的表情。
他常对我说,在我面前他就像个小丑一样,我永远都是只在冷静的看他表演,没有一点表情。偶尔敷衍,但就连敷衍都不走心,让人一眼便看穿了。可我真的好难解释,他做的所有我都有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是很难当下去表达什么,我觉得,我知道就好了。知道谁在用心的对待我,这样就好了。
人终究是复杂的,而一生最难的事就是了解真正的自己。
所以我已经在很努力的去感受了,在电影里,在书里,让情绪泛滥一下,感受自己正真实的存在着……
凌晨快睡觉时收到她发来的信息,一篇有关于她的人格依恋类型的内心独白。我认真看完了是真的好想好想抱抱她,而她丧气的对我说,看吧,这就是我这种人,很无解很恶心。我生气,我说,我说过不允许你再这样说自己。
她发了委屈的表情,又对我说,所以发给你看也是想你能走出来,我们这样的人真的不值得爱。
我想了想,认真告诉她。我不要走出来,为什么要走出来?我有能力走得出来,但我不想走出来。爱一个人只是爱而已,爱一个人就执着于这个人,他是什么人格不能成为我不爱他的理由。爱不正是接纳吗?接纳你爱他的好的那一部分,同时也要接纳他身上也许不那么好的那一部分。但其实有什么好坏呢,只要存在,一切就都是合理的,所有存在都有它的意义,也许只是现在的你还不能明白而已。
所以我执着于他就好像真正爱你的人也会这样执着于你,没有不值得被爱的人,一切只有我们想不想去爱这个人而已。
她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她说,我们约一约好不好,我好像又犯病了,我怕他爱我又怕他不爱我,我想他离我远远的又害怕他真的离我远远的……我能看到她无望的纠结拧巴,但我很难感受到她真正的情绪,我不知道这些话能不能对她有一点帮助,可我想深深的拥抱她,想告诉她,你真的很好很棒很值得。
也许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易的,都渴望被深度的“看见”,然后被理解被认同被接纳,那样才能感受生命最终完整。可现实是,很难有人能够真正透过表象去深度看见我们,只有被“看见”才有机会被“疗愈”,于是穷尽一生我们都在找寻那个可以“看见”我们的人。
有时难免灰心,但很快又会打起了精神。人生路漫漫,只要相信,就总会遇见的。